第二百五十一章 复仇的呐喊声(求订阅)
  “轰……”次试射定位后,终于一声炮响,发自马尼拉王城上的大炮,炮弹正中涧内木质围墙的上沿,轻轻松松的把一面木墙直接砸的粉碎。
  早在西班牙人设立涧内的时候,就计算的清清楚楚,把华人的聚集地就放在马尼拉王城的炮口之下。二者间只隔着一条巴石河。
  早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第一次屠华的时候,全吕宋最是热闹繁荣的“八联”市区就被马尼拉炮台的大炮夷为平地。西班牙人当初严格指定华人聚集区建筑位置的险恶用心,一目了然。
  而现在不过是就是重演罢了。
  当听到涧内方向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看到渡河的西班牙人被枪炮打的抛投鼠窜,一个个死于非命,西班牙人就开始了自己的报复。
  炮台上响起了一个上尉军官兴奋的叫好声“非常好,非常,正中目标!”
  “传令兵,告诉各炮位,以此数据为准,各自微调,减算间距。”
  ……
  “全体炮位,全部都有,对准涧内全力射击,全力轰击,完毕。”
  “预备……”
  “预备……”
  “开火……”
  隆隆的爆炸声彻底响彻了天地,每一发炮弹射出都像是打了一个晴天霹雳,震破人的耳膜。
  这些炮台上的大炮最轻的也是十二磅炮。威力根本不是涧内的建筑物可以抵挡的。
  而在涧内北面的方向,一个个满是不舍的表情的华人已经抱着行囊,推着小车,无奈的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破家值万贯,如果可以,他们如何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呢。
  还有一些人双腿撑不住的跪到在地上,他们看着自己的家园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下倒塌,心如刀割。
  林兴珠不屑的撇了撇嘴,这些人算啥?被人养猪一样的宰杀,也不是一次了,竟然还不做反抗,或者准备着反抗。
  整个涧内别说枪炮了,事到临头,就是刀枪弓箭都没有几件。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一个个心也太大了。
  ……
  涧内拢共有多大?木墙周围足有十里,论面积比马尼拉王城都大。
  但是因为这里都是民居,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防御工事,被马尼拉王城的火炮轰了一天后,就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三百西班牙士兵,连同上千邦邦牙人和马尼拉的日本侨民,端着火枪,提着刀剑,涌入了涧内。
  后者早已经空荡荡的不见一人。
  很多临街店铺虽已经房倒屋塌,但内里的货物却还在,要不是西班牙人提着火枪,邦邦牙人和日本侨民早就蜂拥上前争抢了。
  而现在这些都是属于西班牙人的。
  他们虽然也会得到些好处,但却是西班牙人分配给他们的。那就像之前的两次屠华,邦邦牙人和马尼拉的日本侨民,俨然就是大板鸭的一双好狗。
  万历三十一年,屠华过程中有三百多华人冲出包围逃入深山密林,受到邦邦牙的穷追,没有留下一个活的。后来,围攻帕发洛的邦邦牙人转头进攻巴坦加斯的华侨,杀华侨一千一百多人。这个地区的部分华侨退入深山,受到了西班牙人和日本帮凶、邦邦牙人五、六千人的围攻追捕,统统都被杀光。
  就连西班牙人自己也公认不讳,邦邦牙人和日本侨民屠华过程中的卖力程度,很难讲是不是已经超过了西班牙人。整个比较完全是让魔鬼去赞美谁更残忍罢了。
  所以,这次他们一样齐齐聚在西班牙人的身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西班牙人不得好,中国人保管会清算他们。这都是想都不想的事情。
  连连的轰击把涧内摧残了一遍,在林绍清的号召下,在林日胜的担保下,涧内的华人已经一个不剩的全都向北撤退。
  为首的一名西班牙少校,根本不在涧内做任何的停留,只让人往马尼拉王城报信,就指挥着手下的联合部队就向华人逃窜的方向追了过去。
  然后他们在一片低矮的山丘处看到了中国人的旗帜,一面很红很红的赤旗。
  透过望远镜,稍息清晰地看到了对面山丘顶上露出的人头。那有老有少的,穿着衣服也尽数不相同,人都哈哈笑了来!
  要不是他的前任——米格尔少校太过妄自尊大,一脚踏入了中国人的埋伏圈,就眼前的这些个敌人,怎么可能会是西班牙陆军勇士的对手?
  他觉得打败这样的敌人,实在是太轻松了。“命令部队压过去。仁慈的天主啊,以这样的敌人作为晋升的功勋,真的是让我很惭愧!”
  “尊敬的少校。您的心灵像太阳一样光辉!”邦邦牙人首领谄媚的令人恶心。不过少校乐意听就好。
  作为马尼拉邦邦牙人的领袖,梅地亚尔蒂无比的痛恨对面的每一个华人。
  哨声一响,林日胜悄悄露出了头,身后上百名士兵严阵以待,然后就是静静地看着远方一里开外那片黑压压涌过来的人群。
  “杀啊……”
  三四百名邦邦牙人冲在最前面,稍后是三百名西班牙士兵,少校亲自带队。左右就是剩余的邦邦牙人和日本侨民了。
  邦邦牙人勇敢的冲杀来。这些西班牙豢养的打手,凶狠、恶毒,但在军事素质上则是绝对的垃圾。
  被动防御时,他们还能在墙壁后面支撑一小会儿,可要是主动进攻,想要他们依旧保持秩序,那是想都不要想。
  不过没关系。
  邦邦牙人的头人与普通人之间很好分别,就像西夷的军官和士兵一样,就像日本侨民那穿着武士大铠的首领跟其他人一样,一目了然的。
  “轰轰轰……”西班牙人的几门轻型小炮也开始了发射。为了追上逃窜的华人,他们舍弃了大部分的火炮,手中只剩下了几门轻型炮。战场上留下第一滴血的不是西班牙人,倒是是华人这边的。
  林日胜则不为所动,手下的士兵也毫不动摇,他们举着步枪,一支支枪口对准了冲过来的邦邦牙人,没有半点颤抖。
  冲跑的密密麻麻的邦邦牙人,是吕宋境内诸多土著中最好斗的一个民族,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一样畏惧死亡。他们是人,不是稻草人,也不是木靶子,是活生生的爱呲牙咧嘴的人。当身边的同伴被一个个放倒的时候,他们也害怕,他们也惊慌。
  别看这些人见到华人就恨的咬牙切齿,就如饿狼看到了肥羊一样。
  可是当几名狙击手一枪一个,把多名邦邦牙人里的头人都掀飞了脑壳,他们自然也很慌乱。
  万幸这些人背后就是西班牙人。
  “射击!”
  距离已经近到了二十丈内。林日胜都能清晰无比的看到对面邦邦牙人狰狞的面容,遂下令开火。
  都是这个距离上了,放是西班牙人,已经也该停下脚步整队,开始对山丘顶上进行压制射击了。
  但邦邦牙人可没有火枪。他们手中那简陋的弓箭,二十丈的距离都射不到的。
  三百杆火枪排成两列横队来,两道喷涌的硝烟、火舌和密集的铅弹组成了一道蓬勃的浪潮,朝着前方混乱的人群撞去。
  密集的弹雨打进了汹涌的邦邦牙人群中。五六十米的距离,火枪的杀伤力完全可以保持,尤其是针对身着布衣的邦邦牙人,威力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
  血肉组成的人体如被迎头巨浪拍碎在礁石上的浪花一样,纷纷哧溅着血雾,滚倒在地上。
  这群炮灰大队如飞溅的水花,四分五裂,完全崩溃。
  但是别忘了他们背后的西班牙人。
  掉头就跑的邦邦牙人自觉的避开了前列有长矛手保护的西班牙小方阵。
  林日胜对于西班牙人的小方阵嗤之以鼻,但他知道自己就是再看不起对方的阵列,正面硬怼,吃亏的也是自己。西班牙人好歹是职业士兵,可他这边,三百人枪中值得信任的就只是那百十士兵。
  一声哨响,所有人都退入了山丘背后,一排排的枪子从头顶扫过去。要是刚才他们硬顶着不放,现在怕已经被打到了不少人,整个秩序都全乱搅了。
  “前进——”少校举着军刀,高叫着。
  狙击手并没有第一时间里就射杀他,必须等西班牙人走进了虎蹲炮的射程后。
  西班牙方阵的移动速度很慢很慢,但他们也真的很稳。
  那惶恐的邦邦牙人,还有身侧的日本侨民,本已经被先前的凄惨吓了一跳。可随着西班牙人的排枪,一声声发作,他们的心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这么多年里,西班牙人在他们的心底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牢固的形象,现在这旧有的记忆便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山丘的背后,林绍清缠斗着一双手在拧开手雷的导火索,他是清楚眼下的重要性的,只有大好了眼下的阻击战,他们涧内华人才会迎来美好的明天。不然,就是郑芝龙日后会把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土著全部杀光,也只能替他们报仇。
  “哔哔……”
  刺耳的声音穿过战场。
  西班牙人踏入了虎蹲炮的射程,甚至林绍清都清晰的听到了对面的脚步声。
  “轰轰轰……”虎蹲炮齐齐开火。
  “射击,射击……”
  “投弹,快投弹……”
  不同的呐喊声响起来。随着虎蹲炮的奏响,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枪声、爆炸声一排排的响起,无数道飞溅的血箭和碎肉炸开,被打爆开花的脑浆飞舞在敌人的头顶,鲜红的血液染红了他们手里高举的兵器。
  西班牙人、邦邦牙人、日本人临死的惨叫是那么的悦耳动听,数以百计的死敌就这样的趴了下去永远没有再站起来。
  虎蹲炮在最适合它们发挥的距离上发出了怒吼。每发出膛的葡萄弹都会在空中解体,上百颗小弹丸散布成一张大网迎头打下,劈头盖脸的往敌人的头顶罩去,那掀起的一场场血雨可比之前的齐射还要壮观的多了。
  弹丸比枪子的穿透力更强!打断的肢体,切碎的头颅,如风吹的叶片一样混合着血雾腾空而起。
  少校已经来不及发出自己的惊骇,人就死的不能再死。幸运的躲过一劫的几个军官头目,也吓得脸色惨白。他们没有想到对手在自己的追击下竟然还能把火力保持完整,米格尔的失败已经让西班牙人意识到中国人手里有着火炮的事儿了,可他们以为在自己的紧追不舍下,中国人根本无法携带着火炮撤离,后者应该早已经被丢弃,或是掩埋在什么地方。以至于突如其来的反击叫他们猝不及防。
  可是,下一刻里,他们的生命也纷纷完蛋大吉了。一颗颗飞来的枪子或是正中胸膛要害,或是掀飞了脑壳,叫那脑浆迸裂……
  “上刺刀!吹号!向前杀啊——”
  林日胜高声大叫着。这一仗真的太容易了。
  “冲,都给我冲啊——”林绍清哈哈大笑,人都要乐疯了。西班牙人也有今日,邦邦牙人也有今日,日本人也有今日,活该,都t活该——
  踏过尸山血海,走出硝烟的士兵和华勇都在哈哈的大笑着,眼前这些自己都乱成一团糟的敌人,那就是任他们来宰割的肥肉啊。
  “杀,杀啊——”
  “给当年枉死的父老乡亲报仇——”
  “报仇,报仇——”
  “一个不留,一个不留,狠狠地杀啊!”
  复仇的呐喊声喧嚣云上。
  五千年来谁著史
  五千年来谁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