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章 家和族
“你说得有道理,其实有人就已经跟我这么建议了,而且我已经同意了。”父亲点了点头,“这个德川忠长确实可以利用,不能就让他轻轻易易地就被哥哥弄死了。只是……我今天突然想起了一些感叹啊。一家人,亲兄弟,要逼迫自己的亲弟弟去死……”
仿佛是有些感触似的,皇上突然长叹了口气,“一家人,亲兄弟都闹成这样,也难怪外人觊觎他们!”
父皇都说到了这里,太子也自知自己不能再装傻了。“父皇,日本蛮夷小国,不懂礼义廉耻,所以就会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我家质朴真诚,必不会出现此等恶事!而且儿臣一定会照顾好弟弟们,绝不会让他们有任何委屈,以至于为外人所利用。”
“想哪里去了?别那么慌!我没有吓唬你的意思。”太子如此紧张的表现,让父亲禁不住笑了起来,“你说得对,日本是个蛮夷小国,其国也粗陋狭小,但是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收纳学习,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也能引以为戒。我只是觉得德川家的这个情况,正好可以让我们引以为戒。德川家兄弟阋墙,不能全怪德川家光阴骘残忍,说起来德川家的上代将军也有责任。是他对承继的人选迟迟不决,而且偏爱幼子,激起幼子欺凌兄长之心,所以才闹得德川家兄弟不和,横生嫌隙。要是德川秀忠死后家光就动手害死了弟弟,德川秀忠自己也有责任啊……所以,我不许你欺凌弟弟们,但也不会让他们为难你,以至于坑害了他们也坑害了你。”
“父皇此言,太重了……”太子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明白父亲对自己并没有意见,只是借机提点一下自己而已。
“不重点怎么能敲动你。”皇上仍旧微微笑着,“你敢说,刚才虎哥儿说自己不想读书想去当兵,要带兵打仗当大将,你心里没点迟疑?别跟我否认,我看得出来。”
……
太子没有想到,他刚才的那一瞬间的迟疑,都让父亲看出来了。
没错,当亲弟弟赵虎说自己要求去学武学,等到长大了要去带兵打仗,统兵一方的时候,太子确实心里为微微迟疑了,并且暗地里希望父皇拒绝掉他的提议。
他害怕弟弟成为自己的威胁。
前明的教训实在太大了,而且因为正好是前朝,大量的宫中秘档都流入到了新朝手中。所以前明故事成为了太子的老师们讲述国史时的重点讲述对象,种种执政失策和秘辛都摊开了对太子来讲,以至于让太子年纪轻轻就已经对前明的掌故了解颇深。
即使是天性仁厚的太子,心里一刹那间也不禁想到了前明成祖朱棣统兵一方,而后借机靖难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江山的故事。
当听到了父皇允准齐王赵虎的请求时,太子的内心深处忍不住揪紧了许多。
前明的藩王造反,也不止燕王靖难一起,汉王、宁王、安化王等等,都曾起兵祸乱过天下。以前明成祖后对藩王约束如此之严,尚且还经常有藩王造反,让藩王领兵又怎么能够不成为祸患呢?他十分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如此做。
不过,虽然心有忧虑,但是太子不想去怀疑兄弟,更不想要在父亲面前说弟弟的坏话。再说了,现在弟弟们还小,说这种事也为时太早,所以他只把疑虑和不安忍在了心里,并没有跟父亲透露的打算。
他哪里知道,父皇冷眼旁观的时候,居然早已经发现了他竭力掩饰的不安,并且直接说破了。
太子想要否认,但是父皇已经看出来了,而且说了不要否认,所以他也不敢否认,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明白你的心思,也不会怪罪你,你是太子,这么想无可厚非。”皇上拍了拍的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紧张,“可是我朝起于行伍之间,齐王想学我这个父亲,想要从戎报国,这份心思难道不好吗?不让他们报国,难道养在京城里就好了?那还不是和前明一样养废物!比起当废物,我倒更愿意让他们人尽其才,想要打仗的就去打仗,国家缺人才,宗室里面能出人才是好事,怕得什么?尽想着守拙保江山,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把天下人都搞得噤若寒蝉万马齐喑,那有什么意思!”
“儿臣……儿臣并无此心……”太子连忙为自己辩白,“虎哥儿想要进武学,儿臣还是支持的。”
“你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对弟弟们你绝没有加害之心,我只是说得开了而已,你不用往心里去。”皇上轻轻叹了口气,“你的弟弟们,如果有谁想要去打仗、为国效劳,我不会阻拦;不过我更加不会让你为难,使得他们能够统兵一方,成为镇守大将,这一点你放心。前明的分封,本朝绝不会照行!我这一世是如此,你这一世也一定要是如此,明白了吗?”
太子终于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就是两边扯清。让宗室、包括亲王可以参军打仗,满足其报效国家的愿望;另一方面,不允许成为一方统帅大将,更不会割据一方作为藩镇,以免其滋生骄横跋扈之心,阴谋反叛朝廷。
无大功,不允许藩王世袭罔替,但是却允许藩王通过参军打仗的方式为国立功,如果建立了功勋之后就可以世袭了,这种办法虽然并非完美,但是至少可以刺激宗室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免得他们尽知道安享富贵。
“我朝和前明不同,甚至和前汉也不同,我朝要不停地扩张,能扩多大就多大,能打下多少疆土就打下多少疆土,自然就需要上下奋发一心,安享富贵之辈留之何用?如果有谁只想做个废物,那纵使是皇家之人,也得挨鞭子!”皇上略有些感慨地说,然后他重新问起了太子,“儿子,你知道我家能夺下天下,靠的是什么吗?”
“当然是靠得是父皇刚毅质朴,英明神武。”太子脱口而出。“若无父皇天纵英明,我家岂能从微末之间起家,然后夺取天下?”
“你这么说倒是有些道理……越来越会说话了啊小子!”父亲又是一声大笑,拍了拍太子的脑袋,“可是刚毅质朴虽然很好,可是天下间刚毅质朴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难道单靠刚毅质朴就能夺取天下吗?”
“这……”太子微微有些犯疑了,“自然是父皇有气运在身,旁人是完全学不到的。”
“什么气运,胡说!我们家祖上在徐州混的时候,谁能看出有什么气运了?你父皇夺了天下之后,人人就说徐州那里有龙气,这不是可笑吗?”父亲对这个说法完全不以为然,“气运这种东西,说出去都是骗人的!这些骗人的东西,对别人说说就算了,在家里还说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自欺欺人吗?”
太子有些犯难了。之前上课的时候,他都听老师说,大凡天子都有龙气,气运与他人不同,他不明白为什么父皇对所谓的气运之说这么嗤之以鼻,不过他也知道,气运之说确实大属虚妄。
“……我徐州兵坚炮利,天下无人能敌。”踌躇了片刻之后,他终于以直率的态度回答。
“没错,兵坚炮利,这才是我家夺了天下的根本!”皇帝终于展露出了笑容,对儿子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兵坚是因为我舍得练兵,舍得给他们薪饷,也舍得让他们过上有地位的日子,所以他们愿意为我效劳。练兵靠的就是组织,要以厚饷酬佣兵士,以纲纪震慑部曲,更要善于培养精干将领,能放手让他们作战。而前明呢?哪样都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天下败坏!至于满洲之流,虽然军纪严明,进退如一,但是他们也差了一样——他们兵器不如我们,我们的枪炮比他们的好,可以杀伤他们的阵势,击溃他们的。所以他们纵使勇悍,也只能成为徐州兵的刀下之鬼……所以,只要我们的兵比其他国家的坚,炮比其他国家的利,大汉就可以无往不利,纵横天下。”
顿了一顿之后,他继续教导着太子,“想要兵坚要靠严密的法度,也靠赏罚分明;想要炮利就更难了,要数算,要机械,还要运筹,哪样都离不开实用的人才。既然我朝是靠这两样法宝起家的,那未来我朝若想继续无往不利,就要继续靠这两样法宝,片刻不能抛离。皇族尤其要做表率,要让天下人明白,新朝不要什么腐儒,要的是实用之才!所以我对虎哥儿和睿哥儿才这么支持,因为他们爱走的路,是真正在为我家的天下出力啊。”
太子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是想要让宗室以后要么带兵打仗,奋战于前线,要么就得学习格物之学和数学,勤习于书斋,依靠着两条出路,让赵氏皇家继续能够掌握到起家的根本,不至于成为什么都不懂的废物。
仿佛是有些感触似的,皇上突然长叹了口气,“一家人,亲兄弟都闹成这样,也难怪外人觊觎他们!”
父皇都说到了这里,太子也自知自己不能再装傻了。“父皇,日本蛮夷小国,不懂礼义廉耻,所以就会兄弟阋墙,同室操戈,我家质朴真诚,必不会出现此等恶事!而且儿臣一定会照顾好弟弟们,绝不会让他们有任何委屈,以至于为外人所利用。”
“想哪里去了?别那么慌!我没有吓唬你的意思。”太子如此紧张的表现,让父亲禁不住笑了起来,“你说得对,日本是个蛮夷小国,其国也粗陋狭小,但是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可以收纳学习,他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也能引以为戒。我只是觉得德川家的这个情况,正好可以让我们引以为戒。德川家兄弟阋墙,不能全怪德川家光阴骘残忍,说起来德川家的上代将军也有责任。是他对承继的人选迟迟不决,而且偏爱幼子,激起幼子欺凌兄长之心,所以才闹得德川家兄弟不和,横生嫌隙。要是德川秀忠死后家光就动手害死了弟弟,德川秀忠自己也有责任啊……所以,我不许你欺凌弟弟们,但也不会让他们为难你,以至于坑害了他们也坑害了你。”
“父皇此言,太重了……”太子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明白父亲对自己并没有意见,只是借机提点一下自己而已。
“不重点怎么能敲动你。”皇上仍旧微微笑着,“你敢说,刚才虎哥儿说自己不想读书想去当兵,要带兵打仗当大将,你心里没点迟疑?别跟我否认,我看得出来。”
……
太子没有想到,他刚才的那一瞬间的迟疑,都让父亲看出来了。
没错,当亲弟弟赵虎说自己要求去学武学,等到长大了要去带兵打仗,统兵一方的时候,太子确实心里为微微迟疑了,并且暗地里希望父皇拒绝掉他的提议。
他害怕弟弟成为自己的威胁。
前明的教训实在太大了,而且因为正好是前朝,大量的宫中秘档都流入到了新朝手中。所以前明故事成为了太子的老师们讲述国史时的重点讲述对象,种种执政失策和秘辛都摊开了对太子来讲,以至于让太子年纪轻轻就已经对前明的掌故了解颇深。
即使是天性仁厚的太子,心里一刹那间也不禁想到了前明成祖朱棣统兵一方,而后借机靖难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江山的故事。
当听到了父皇允准齐王赵虎的请求时,太子的内心深处忍不住揪紧了许多。
前明的藩王造反,也不止燕王靖难一起,汉王、宁王、安化王等等,都曾起兵祸乱过天下。以前明成祖后对藩王约束如此之严,尚且还经常有藩王造反,让藩王领兵又怎么能够不成为祸患呢?他十分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如此做。
不过,虽然心有忧虑,但是太子不想去怀疑兄弟,更不想要在父亲面前说弟弟的坏话。再说了,现在弟弟们还小,说这种事也为时太早,所以他只把疑虑和不安忍在了心里,并没有跟父亲透露的打算。
他哪里知道,父皇冷眼旁观的时候,居然早已经发现了他竭力掩饰的不安,并且直接说破了。
太子想要否认,但是父皇已经看出来了,而且说了不要否认,所以他也不敢否认,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明白你的心思,也不会怪罪你,你是太子,这么想无可厚非。”皇上拍了拍的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紧张,“可是我朝起于行伍之间,齐王想学我这个父亲,想要从戎报国,这份心思难道不好吗?不让他们报国,难道养在京城里就好了?那还不是和前明一样养废物!比起当废物,我倒更愿意让他们人尽其才,想要打仗的就去打仗,国家缺人才,宗室里面能出人才是好事,怕得什么?尽想着守拙保江山,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把天下人都搞得噤若寒蝉万马齐喑,那有什么意思!”
“儿臣……儿臣并无此心……”太子连忙为自己辩白,“虎哥儿想要进武学,儿臣还是支持的。”
“你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对弟弟们你绝没有加害之心,我只是说得开了而已,你不用往心里去。”皇上轻轻叹了口气,“你的弟弟们,如果有谁想要去打仗、为国效劳,我不会阻拦;不过我更加不会让你为难,使得他们能够统兵一方,成为镇守大将,这一点你放心。前明的分封,本朝绝不会照行!我这一世是如此,你这一世也一定要是如此,明白了吗?”
太子终于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就是两边扯清。让宗室、包括亲王可以参军打仗,满足其报效国家的愿望;另一方面,不允许成为一方统帅大将,更不会割据一方作为藩镇,以免其滋生骄横跋扈之心,阴谋反叛朝廷。
无大功,不允许藩王世袭罔替,但是却允许藩王通过参军打仗的方式为国立功,如果建立了功勋之后就可以世袭了,这种办法虽然并非完美,但是至少可以刺激宗室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免得他们尽知道安享富贵。
“我朝和前明不同,甚至和前汉也不同,我朝要不停地扩张,能扩多大就多大,能打下多少疆土就打下多少疆土,自然就需要上下奋发一心,安享富贵之辈留之何用?如果有谁只想做个废物,那纵使是皇家之人,也得挨鞭子!”皇上略有些感慨地说,然后他重新问起了太子,“儿子,你知道我家能夺下天下,靠的是什么吗?”
“当然是靠得是父皇刚毅质朴,英明神武。”太子脱口而出。“若无父皇天纵英明,我家岂能从微末之间起家,然后夺取天下?”
“你这么说倒是有些道理……越来越会说话了啊小子!”父亲又是一声大笑,拍了拍太子的脑袋,“可是刚毅质朴虽然很好,可是天下间刚毅质朴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难道单靠刚毅质朴就能夺取天下吗?”
“这……”太子微微有些犯疑了,“自然是父皇有气运在身,旁人是完全学不到的。”
“什么气运,胡说!我们家祖上在徐州混的时候,谁能看出有什么气运了?你父皇夺了天下之后,人人就说徐州那里有龙气,这不是可笑吗?”父亲对这个说法完全不以为然,“气运这种东西,说出去都是骗人的!这些骗人的东西,对别人说说就算了,在家里还说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自欺欺人吗?”
太子有些犯难了。之前上课的时候,他都听老师说,大凡天子都有龙气,气运与他人不同,他不明白为什么父皇对所谓的气运之说这么嗤之以鼻,不过他也知道,气运之说确实大属虚妄。
“……我徐州兵坚炮利,天下无人能敌。”踌躇了片刻之后,他终于以直率的态度回答。
“没错,兵坚炮利,这才是我家夺了天下的根本!”皇帝终于展露出了笑容,对儿子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兵坚是因为我舍得练兵,舍得给他们薪饷,也舍得让他们过上有地位的日子,所以他们愿意为我效劳。练兵靠的就是组织,要以厚饷酬佣兵士,以纲纪震慑部曲,更要善于培养精干将领,能放手让他们作战。而前明呢?哪样都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天下败坏!至于满洲之流,虽然军纪严明,进退如一,但是他们也差了一样——他们兵器不如我们,我们的枪炮比他们的好,可以杀伤他们的阵势,击溃他们的。所以他们纵使勇悍,也只能成为徐州兵的刀下之鬼……所以,只要我们的兵比其他国家的坚,炮比其他国家的利,大汉就可以无往不利,纵横天下。”
顿了一顿之后,他继续教导着太子,“想要兵坚要靠严密的法度,也靠赏罚分明;想要炮利就更难了,要数算,要机械,还要运筹,哪样都离不开实用的人才。既然我朝是靠这两样法宝起家的,那未来我朝若想继续无往不利,就要继续靠这两样法宝,片刻不能抛离。皇族尤其要做表率,要让天下人明白,新朝不要什么腐儒,要的是实用之才!所以我对虎哥儿和睿哥儿才这么支持,因为他们爱走的路,是真正在为我家的天下出力啊。”
太子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是想要让宗室以后要么带兵打仗,奋战于前线,要么就得学习格物之学和数学,勤习于书斋,依靠着两条出路,让赵氏皇家继续能够掌握到起家的根本,不至于成为什么都不懂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