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莲
  转过屏风, 文皎杨氏娇杏二人分主宾坐了,杨氏便从头说起陈年旧事来。
  “那一年,我还在姑苏甄家, 做夫人的贴身丫鬟。说起来, 虽然甄家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之家, 但是老爷从前也做过几任县令,只是不以功名为念,早早回乡了。家中也颇有薄产, 所以附近的人也推甄家为望族了。”
  “只可惜老爷和夫人虽然积德行善,却命中无子,只有一个姑娘, 名唤英莲。那年上元节,姑娘才五岁,一个家里人, 好像是姓霍的,带着姑娘去看烟火。谁知他带着姑娘出去了一整夜,竟再没回来。”
  “老爷和太太都急坏了。我们全府上下, 加上老爷夫人又请人帮忙, 直找了一整个月, 也没找见姑娘的踪影。老爷和太太都忧思成疾,先后病倒, 我们正是忙着给请医熬药, 一家忙乱的时候……”
  说到此处, 杨氏不禁落下泪来, 文皎叹息一声, 也并不催促, 看杨氏擦了擦泪, 哽咽着继续说道:“谁知那旁边葫芦庙……那时甄府就在从前苏州葫芦巷里,紧挨着葫芦庙。那葫芦庙里头油锅炸了,直烧了一整条街。府里头虽然人员不曾伤亡,只是一应房屋财产,全都烧成了瓦砾灰烬了。”
  “这事谁也想不到,老爷太太无法,只得带着我们都暂到田庄上安身。只是那几年连年干旱,盗贼四起,田庄上也过不得,又只得把田庄都变卖了,投奔太太的娘家封家。”
  杨氏欲继续往下说,又停了停,终究是叹道:“不是我说旧主的不是,只是甄老爷是不惯务农的,支撑了一二年,收成都不好,日子越发艰难了。太太的父亲又……哎,没有两年,老爷的身子就越来越不好,竟渐渐露出了下世的光景。”
  “那时家中不过勉强支撑度日罢了,旧时奴仆,只剩下我和春杏两个。虽还找过几回姑娘,只是时日已久,再也找不回来了。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到底老爷太太两个人,也算是个家。可谁知那日老爷出去散心也没回来,竟听人说,是和一个跛足道人走了。苏夫人,您说,这是不是一桩奇事?”
  文皎听了只是叹息罢了。杨氏也不过心中难平,才问的这么一句,并不是想要文皎回答,又说道:“我们太太听说了,几乎哭死过去。家中又没什么银钱,但日子总要过的,我们主仆三个日夜只能做些针线,补贴家用。”
  “后来我便到了我们老爷府上,本还是和太太同在苏州,还能照应照应太太。只是后来老爷辞官,我们四处云游,和太太也久不通信,不知现在如何了。”
  文皎虽然知道甄家这些事的前因后情,但是听杨氏亲口说起,还是觉得心有戚戚。甄士隐家破人亡,虽然主要原因是因着房屋被烧,没了财产。但若是英莲在身边,想来就算有再多烦难,夫妻两个总能一起齐心度过的。
  杨氏见文皎不言语,又想起英莲来,有些急道:“今日见了夫人院子中的那位姑娘,虽只看了一眼,却觉着实在是和旧日小姐的模样像极了。我们姑娘就是有眉心一点朱砂痣,我看院子里那位姑娘也是有的。所以才冒昧相问。”
  “请夫人莫怪我唐突,能不能让我见一面这位姑娘,说几句话,也好知道是不是当年的小姐。”杨氏说完,心中忐忑,抬起头的看苏夫人的反应。
  文皎站起来,笑道:“这有什么,我本来也想着,若是有缘,就给她找到父母亲人,也是功德一件。今日你来了,若真能找到她的家乡父母,真正是她的福运来了。”说完,文皎便命:“白露,去把六儿带来罢。”
  见杨氏欲言又止的样子,文皎便笑道:“因我并不知她的名字,她说那拐子叫她小六儿。若她真是你从前的姑娘,自然就能恢复本名的。”
  文皎想想又叹道:“只是我昨儿也问过她来历、家乡、姓名等,她都说不记得了。想来小小年纪就被拐离了家乡,也七八年过去,都忘了也是正常。就看一会见了旧人,她能不能想起什么罢。”又问:“那你可还记得,她是几岁了,什么时候的生日?”
  杨氏略算一算道:“若是我记得没错,想来今年该是十一岁了,二月十二的生日,正是花神节呢。”
  文皎一听便笑道:“真是巧了,我们家大姑娘也是二月十二的生辰。”
  说话间,白露已经把英莲带到了。英莲行了礼,文皎便笑道:“你抬起头来,给这位夫人看看,你还认不认得她。”
  杨氏从英莲进门起,眼神就没离开过她。见英莲抬起了头,杨氏不禁扶着榻慢慢站了起来,她见了英莲正脸的相貌,便知定是当日的小姐了,心内激动,便试探着问道:“姑娘,你还记得我吗?”
  英莲也正纳罕,这位夫人怎地有些眼熟?因此一时也愣住了。她虽总是推说不记得小时候诸事,其实总还记得一些,不过是希望自己不记得罢了。
  试想一个从小金玉一般养大的女孩子,一朝被拐,又被朝打暮骂,若是再记得前世,岂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因此英莲挨过几回打,便不再去想往日的事了。
  现在到了林府,夫人和姐姐们都极和善,因此英莲也放松了些。她见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又听见如此问,便回道:“我见夫人有些面善,只是不记得从哪见过夫人了。”
  原来当日甄士隐封氏二人最是积德行善之人,从不苛待家中下人。就算是家中败落了,封氏也不曾苛待过杨氏。因此杨氏心中是感念封氏的恩德的。
  英莲小时候又长得玉雪可爱,从上到下人人都喜欢。所以杨氏今日得见英莲,又听了这话,眼泪就收不住了,一时支撑不住,又坐回塌上。
  英莲见杨氏如此,有些不知所措,便有些求助的看向文皎。文皎心中一软,招手叫英莲过来,拉着她的手,对杨氏笑道:“看这样子,她便是你说的那位姑娘了?”
  虽然杨氏自己说了是丫鬟出身,但是文皎却不能言语间总是提及杨氏往日的丫头身份。文皎以前也是做丫头的,但骨子里还是个现代人,不介意人家知道她的身份。
  但是文皎现在毕竟是上了族谱的苏二小姐,杨氏的出身一直未改。人心隔肚皮,保不准杨氏现在能说起往日出身,日后富贵起来,想起今日之事,再怨上文皎。
  杨氏擦擦眼泪,强笑道:“是了,虽然隔了这么多年,姑娘长开了好些。只是往日我们熟悉姑娘的人,是尽知道的,一见,便认出来了。”
  见英莲一脸迷惑不解,文皎便柔声说道:“真正是缘分。这位夫人见了你,说知道你的父母家乡都在哪里。你本名叫做甄英莲,家乡在姑苏,也是个大家小姐。个中细节,请这位夫人说给你,好不好?”
  英莲听见文皎如此说,又见文皎将她往前推了推,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的一些片段,便不由自主的走到杨氏身边。杨氏试探着拉了英莲的手,见英莲不抵触,便拉着英莲坐到身边,一五一十说起这几年的情况。
  英莲低着头,沉默的听完了杨氏说起前因后果,心内倒是信了八/九分。又听见家宅被烧,父亲不知所踪,心内也十分悲伤。再抬头时,她已经是泪流满面。
  文皎见杨氏已经说完,二人相对而泣,终究不成样子。便笑道:“好了,这是喜事,咱们该开开心心的,怎么都哭起来了?”又叫人打水,给杨氏英莲洗脸,又叫人去唤黛玉。
  见色色都好了,文皎又对英莲笑道:“你昨儿才被我带回来,今儿就知道家乡父母都在何处了,可见是你我有缘分。我有心认你做个干女儿,你可愿意不愿意呢?”
  英莲就算洗了脸,眼圈儿也还红着,心中还没缓过神来。听见文皎这么说,先是愣了一下,仰头不知道说什么。文皎心中叹息,又笑着问了一遍:“英莲,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干女儿呢?”
  英莲回过神来,便立时跪下,哽咽道:“我的命都是夫人救的,夫人又替我找到父母,家乡,大恩大德,本来就无以为报。做夫人的女儿,我只怕自己当不起。”
  文皎把英莲拉起来,笑道:“我要认你,你就当得起。你只说你愿不愿意。”
  英莲笑道:“我愿意的。”
  这时黛玉也已经到了,进门行礼,笑道:“太太找我?”
  文皎把黛玉往身边一拉,笑道:“你说可巧不巧。杨夫人恰好和英莲从前见过,因此今日一见了,就说出了英莲的出身来历。她本是苏州城一位姓甄的乡宦家的姑娘,若是没被拐,现在也算是闺秀了。正好她与我们同乡,又恰好和你是同一日的生日,真是缘分,我便想着打算把英莲认个干女儿,玉儿也多个姐姐,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