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跟在贺道宁身边的都是他的亲信,也是大宁军中的年轻人,因为贺道宁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些家丁以往的工作就是在大宁给贺小将军当保镖,陪着贺道宁打猎、出行,这次的战斗对他们中的不少人来说也是平生第一遭。
因此,这些家丁在看到少主人那探询的目光时,一个个都匆忙把头低下,不但没有请战之意,反倒人人心中打鼓,唯恐贺小将军点到自己的名字。
这些家丁不少都是从小跟着贺道宁一起长大的,名义上虽然是主仆,实际上都是贺小将军的朋友,贺道宁看到伙伴们一个个都面露惧色,纷纷垂首不语,心里也是好生迟疑,不忍心强迫这些忧形于色的卫士去冒险出击。
正在贺道宁迟疑不决的时候,邓名已经三下五除二地解开自己脖子上的红巾,取下头盔摘掉上面的红缨,接着卸下胸前和臂甲上的红布条。赵天霸看着邓名的举动,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但最终也没有把劝阻的话吐出来,而是低头开始去除自己的明军身份标识。
贺道宁的目光在身边的家丁身上转了一圈,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派何人出战,伙伴们不是竭力避开他的目光,就是流露出畏惧的乞怜之色。贺道宁觉得这些手下恐怕帮不上那个勇猛的赵千户什么忙,他在心里叹了口气,就打算张口让邓名自己点人——不派人去不合适,但他又不忍心把那些畏战的伙伴推进火坑,只好把这个决定权推给对方。
可贺道宁的话没能说出口,他回头时看到邓名已经取下了身上所有的标识,贺道宁不禁大惊失色。刚才赵天霸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贺道宁自问其中的意思自己还是听得很清楚的,是那个赵千户毛遂自荐要去奇袭敌军,而不是建议邓名亲自赴险:“提督,您这是要?”
“指挥前军的重任,就交给贺小将军了。”邓名把头盔重新戴上,紧紧地系住,对贺道宁微微一笑。
说完这句话后,邓名回头望着他的卫士们,轻喝一声:“诸君,随我击贼!”
说完后邓名一夹马腹,箭一样地冲下高丘。
“遵命!”邓名的卫士们纷纷大声应是,先后纵马冲出,紧跟着的邓名的背影而去。
昆明十八骑,加上赵天霸和穆潭,一共二十明骑转眼间就远离贺道宁而去。邓名等人绕了一个大圈,迂回着接近了清军的前军。在邓名等人靠近时,有一些清军注意到了这队骑兵,但这队骑兵身上既没有明军也没有清军的明显标识,让人有些敌我难辨。
当邓名靠近到清军的外围时,感到有不少清军正警惕地看着自己,有无数道凶狠的目光在全身上下打量。此时邓名仍是双手握缰,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或是作战的姿态,他进一步放缓了马速,在清军阵前继续曲折前进,渐渐踏入其中。
在邓名策马从清兵身边驰过时,有不少喝问声传到他耳中,刚才他从不与那些投过来的敌意目光对视,现在对这些喝问也是充耳不闻。邓名专心致志地继续骑着马,并没有因为已经身处敌军群中而去摸身上的武器。
好几声询问身份的问话从四面八方传来,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后,邓名还听到有人发出拦住自己的命令声,对此他只是稍微加快了一些速度,在有清兵做出反应前迅速地离开。有些清兵听到命令后抬起头,但骑兵转眼间已经从身边驰过,也没搞清到底军官要拿谁,更多的士兵则连头都没抬起来——现在战场上到处都是这种混乱的命令声,大多也不是他们直属长官发出的,与其搭理这些层出不穷的命令,还不如继续找土中的银子实在。
把那些威胁自己止步的声音抛在脑后,虽然身边的清兵越来越多,但有兴趣观察他的人却比刚才还要少。这里的军官都忙着收拢士兵,到处都是喝骂声甚至还有鞭打声。
在东一堆、西一团的敌军中寻路而进,二十名明军骑兵从散布着大批清军的战场穿过,眼前的敌兵数目开始明显地减少,很快大片的空旷地域重新出现在眼前。
“吁——”
邓名勒定了战马,前方左手方向上就是清军的战阵,有些重新组织起来的清兵正从身后向那个方向走去,准备加入战团;在邓名现在的位置上,已经可以看到李世勋的将旗所在,似乎确实没有严密的保护。
“背后就是数以千计的鞑子,前面也是,”邓名对身边的卫士们笑道:“不杀了李世勋,我们就不用走了。”
“那杀了他就是,”周开荒笑道:“不杀了他们,我们本来也不会走。”
谈笑的同时,明军都把藏在怀里的标识取出来,重新系到盔甲上。刚才掌旗手穿越清军阵地的时候只扛着一根旗杆,旗手恢复了身上的明军标识,然后要把红旗拴上旗杆,在旗手身旁的是武保平,正在给前者帮忙。
“你们在干什么?”
一个刚整理好队伍,正打算前去参战的清军千总从他们身边经过,见到邓名等人的装束后,这个千总停下脚步,迷惑不解地问道。
问话才一出口,千总就注意到邓名身上盔甲的式样,虽然没有清军的标识,不知道此人官居何职,但千总可以确定对方是身居高位的将官。
“大人,卑职……”既然没能从盔甲上找到更多的信息,千总就习惯性地去看对方的旗号,看看对方的将旗规格。旗杆虽然还没有竖起来,但至少也有两丈,也就是说对方至少是位总兵级别的大帅。
可是……这位总兵的旗杆上同样没有身份标识,掌旗手正在其他骑兵的配合下忙着给旗杆系上一面红旗!那个忙着系旗的骑兵看到千总大惑不解的眼神时,还冲着他笑了一下。
而且……千总把目光重新投回到邓名脸上:这么年轻的人,他有二十吗?不到二十的总兵?是谁?无数的疑团纷至沓来。
此时邓名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他向那位清军千总挥挥手,示意对方从自己的马前让开不要挡路:“我要去向李大帅报到。”
千总虽然依旧有无数的疑问,不过还是迅速地闪到一边,看着邓名开始加速,从他身边驰过。
刚才那个给旗手帮忙的骑兵完成手头的工作后就一直在盯着这个清军千总看,每次两人目光相遇时都会送来一个微笑,他的笑容和目光给这个千总很温和的感觉。
这个骑兵紧跟着邓名从千总身边通过,他经过时又冲着千总微笑了一下,对他说道:“你小子运气不错!”
“去向大帅报到?”千总和他身后的几十个部下呆呆地站着,望着这些骑兵的背影,仍在回味着那个领头骑士的话,还有另外那个骑兵奇怪的语言:“我运气怎么不错了?”
接着这个千总就看到,那面两丈的红旗被竖直地擎着、迎风飘扬,那些背冲着自己的骑兵,在向李世勋将旗飞驰而去的时候,几乎在同一瞬间拔出了武器,亮出一把把雪亮的刀剑、还有众多寒光四射的枪矛尖刃!
第三十二节 突围
开战之前,贺珍一直为其他人暂时都不在钟祥而暗自高兴,这样他可以在击败李世勋后得到大部分战利品。直到进攻发起后,贺珍仍然认为这一仗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随着战事陷入胶着状态,贺珍感到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出征以来的连战连捷,让贺珍手下的士兵变得信心十足、士气高涨,可毕竟还是有很多明军缺乏战场经验,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伴负伤倒地,头顶上不断有斧子飞过来时,这些士兵的士气也在不断被消磨。
贺珍知道如果再拖上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多的老兵被消耗,而失去了这些榜样,新兵的士气就会以更快的速度跌落。贺珍有些后悔地想到,自己或许应该耐心地等待刘体纯等人返回钟祥,少分一些东西总比赔本强。
当贺珍看到突然有一面红旗从敌阵背后竖起时,还以为自己的眼睛花了。贺珍确信自己没有派出任何骑兵进行迂回,从侧后包抄李世勋所在的位置。而且贺珍事先也不认为这样的计划能够成功,如果出动的兵力太少,那么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通过清军的前阵;而如果出动的兵力太多,那就会削弱侧击的力量,就是分散兵力。
锋线另外一边的李世勋也不比贺珍强多少,今天的战斗同样让他感到非常紧张,明军的士气之高大大出乎李世勋的想像。本来根据李世勋的经验,若是看到前锋第一批士兵被瞬间击倒,后排的士兵就会发生迟疑止步,但今天明军后排的士兵却依旧不要命地冲上来,和清兵扭杀成一团。李世勋精心策划的临阵一击,竟然没有能够极大地挫伤对方的斗志,这让他吃惊不小。
和对面的明军一样,持续的消耗战让清军的士气也不断地滑落。若是这套投掷、反冲锋的招数没起作用,没能帮助清军在气势上彻底压倒对手的话,接下来的战局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自行发展了。
明清两军前排消耗最严重的都是老兵精锐,位于他们后排的新兵出现了同样的动摇情绪,暂时贺珍的部队还因为较高的初始士气而无忧,但清军却已经有不少士兵畏缩不前,甚至开始缓缓地向后挪动。对此李世勋和其他将领也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只能够把手中的亲卫大量地派去督战,用刀子逼迫士兵向前,维持着队形和士气。
李世勋虽然感到很困难,不过作为一员宿将,他知道敌人一定也很困难,胜利属于那个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人。李世勋不仅让亲卫给自己的亲兵营打气、鼓劲,也让他们协助其他将领维持军纪。同时李世勋更不停地在心中安慰自己,时间越长对自己就越是有利,前军会源源不断地折返加入战团。
由于李世勋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所以当贺珍发现那面红旗后,李世勋对背后的变化依旧一无所知。
……
邓名抽出长长的马剑,一马当先向着清军统帅的大旗冲去,他面前的敌人毫无防备。首先遭到邓名一行攻击的是一些清军的鼓手,当明军杀到他们背后时,这些赤裸着脊梁的鼓手,还在挥汗如雨地擂鼓。
明军从一字排开的清军战鼓后掠过,原本激昂的鼓声突然在瞬间消失得无声无息,十几个鼓手都被砍翻,或是滚倒在地,或是趴在被他们鲜血浸透的大鼓鼓面上。
鼓声的突然沉寂让一些清兵向这里张望过来,邓名看到几个回过头来的清兵瞪眼看着自己,一眨眼的工夫,邓名就冲到这几个清兵眼前,他们还是圆睁着双眼,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战术动作。
一挥手中的马剑,最靠近邓名的那个敌兵就身首分离,无头的尸体依旧站立,邓名从他边上驰过时还没有来得及倒下。其余几个敌兵大部分也没能做出反应,就被紧随在邓名身后的骑兵砍倒,只有一人在长枪刺入他的咽喉前发出了一声惊呼。
此时挡在邓名身前的是一个清军的传令兵,他刚刚奉命去给侧翼的将领传达李世勋的战术意图,策马离开将旗位置还没有多远,就看到高举着红旗的骑兵正向自己冲过来。这个传令兵愣愣地看着邓名身后那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吐出来了一半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邓名从身旁不远处冲过时,这个传令兵还机械地转身,继续向这个为首的骑士行注目礼,武保平从他身边擦身而过,随后一枪就把这个清兵挑下了马。连续几个如雕像般僵硬的骑兵被刺落马下后,李世勋的将旗附近才有人反应过来,大声示警的同时开始抽出武器准备抵抗。
这时邓名已经杀到近前,在清军统帅的将旗周围,有不少清军的将佐以及他们的亲卫,反应最快的那些人正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试图抵挡明军骑兵的冲刺。邓名从三个刚刚举起兵刃的清兵身旁经过时,又砍中了其中的一人,他不理会其余二人而是把他们留给身后的同伴,直奔最重要的目标——清军统帅的将旗而去。
护卫将旗的掌旗手此时也转过身来,在观察身后喧哗声的同时,这个掌旗手依旧把旗杆抱得紧紧的,并没有出现丝毫的晃动。看到一个骑兵向自己冲来时,这个掌旗手依旧不肯放弃旗杆,他用左臂抱着旗杆,右手急忙摸向腰间的佩剑。但在这个亲兵摸到剑柄之前,邓名已经把手中的马剑化为一道寒光,向这个旗手头上斩去。
马剑竖直砍落,从这个旗手的额头划到胸部,几乎把他的脸和喉咙一分为二。邓名在这个清兵倒下的同时,伸手去夺那根旗杆。把敌军的大旗抱在手臂中后,邓名围着清军将旗周围的方寸之地转了一圈,然后把那面大旗掷于地下,抛在三个呆若木鸡的清军将佐的马前。
其他几个试图拔剑抵抗的将领亲卫也都被邓名的卫士杀死,反应最快的几个清兵已经跳出圈外,正一边大叫着“敌袭!”,一边连滚带爬地远离邓名和本军将旗而去。
“谁是李世勋!”邓名手中马剑一沉,就架在距离最近的一个清军将佐的脖子上,厉声喝问道。
这三个从盔甲看上去都是将佐的清军人物,姿态几乎完全一致,都是单手握着马鞭,目瞪口呆地看着这队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明军骑兵。
染血的剑身架上脖颈,那个清军将佐被剑峰上的寒意一激,猛醒过来,急忙回答邓名的喝问:“那个就是李大帅……不,那个就是李贼。”
这个清军将佐指着正逃向远处的几个清兵骑兵中的一个,邓名看到这个人一边驰去一边回头张望。
“末将是坐营中军(类似参谋)高能,”被邓名用剑架住脖颈的清军将佐抓住空隙,趁着对方看逃敌的机会滚鞍下马,对邓名叫道:“末将愿意将功赎罪,为王师出力,求将军饶命。”
这时已经有不少清军回头看过来,距离将旗位置最近的是李世勋的亲兵营,其中后排的士兵与邓名等人的距离并不远。发现这里的变故后,虽然大部分清兵面露惊惶和不解,但他们都本能地调转方向,向这些明军举起刀枪。
“败了,败了!”
高能不等邓名吩咐,就挥舞着双臂向那些亲兵营的士兵呼喊起来,他双脚跳起来,用力地挥舞着手中的马鞭,声嘶力竭地大喊道:“快逃啊,败了啊!”
就这样一次接着一次,高能背冲着邓名,竭尽全力地向清军呼喊着,每次呼喊的同时,高能都奋力高高跃起,以便让更多的士兵看到他。当高能第四次一蹦三尺高的时候,清阵中发出轰隆一声巨响,众多李世勋亲兵营的士兵抛下武器,发出同样的战败呼声,绕过邓名的大旗向左右两边跑去。
邓名知道兵败如山倒,虽然最靠近他们的清兵因为畏惧而向左右避开,但后面的清兵看不清局面,只知道己方战败,很容易出现人马践踏的情况——这是邓名一行也要躲避的危险。
带着卫士迅速闪开一段距离,躲开正开始崩溃的大群敌军,邓名和卫士们重新开始加速,望着逃走的李世勋的方向追去。
身边传来更多惊惶的人声,战败的消息正在清军中蔓延,听到这喊声后众多还在作战的清兵也回头向将旗方向张望,他们都发现李世勋的大旗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倒有一面红旗在阵后飘扬。
将旗失踪让本来还在作战的清兵立刻失去了所有的勇气,对那些清军的将佐和军官来说,突然出现的红旗给他们的打击比看不见李世勋的将旗还要大。这些军官虽然视野比普通士兵开阔,但依然不可能看到整条战线上的动静。所以当他们看到阵后的红旗时,所有的将佐和军官都意识到清军的战线已经被撕裂了,在战场的某处肯定发生了无可挽回的崩溃,明军正从那个缺口冲到清军的背后,席卷整条战线。
当看到邓名的旗帜从身后掠过时,就是原本最坚定清军官兵也完全丧失了斗志,加入到败退者的行列中。
邓名顾不上那些逃散的敌兵,一直追着李世勋而去。对方主将只要还停留在战场附近,对明军就是一种威胁,他可能会尝试鼓舞士气,重整部队。若是败退的敌兵看到主将镇静地站在眼前,那他们的斗志就有可能得到恢复。
所以邓名毫不犹豫地继续追击,就算不能把李世勋赶出战场,也要让清兵看到他们主帅狼狈逃窜的样子。而李世勋并没有不顾一切地逃走,或许他确实在妄想收拢、挽回败局,邓名看到李世勋在不远处停下了脚步。
紧紧盯住了目标,邓名毫不停留地继续全速追击,李世勋明显没有料到明军居然紧追不放,当他看到明军骑兵朝着他猛冲过来的时候,大叫了一声就打算继续逃跑。但这次邓名没有给他脱逃的机会,在李世勋刚拨转马头的时候就冲到他的身边,用马剑指住了对方的咽喉。
“你是李世勋吗?”邓名的目光先是停留在对方的双臂上,确保对方没有任何拔剑还击的企图,然后缓缓提起目光盯着此人的双眼。
看到对方眼中的恐惧之色后,邓名感到一丝疑惑,被自己用剑指着的敌人脸色惨白,哆嗦得如同糠筛一般。对方好歹也是领军的武将,无论如何胆色不济,还不至于表现得如此无能,居然吓得连问话都无法回答。
“你是李世勋吗?”邓名又问了一遍,这时他身后的卫士纷纷赶到,俘虏更是嘴唇颤抖,牙齿相撞,邓名只闻格格之声,却听不到任何回答。
邓名手上用力,把马剑向前按了一下,在对方的喉结上轻轻刺了一下。
“小……小人不是李大帅啊。”
俘虏终于恢复了说话的能力,结结巴巴地答道。
“那你是谁?”邓名追问道。看对方的表现,邓名觉得他的话倒是有几分可信,近距离观察对方的盔甲,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邓名觉得李世勋应该没有时间这么快地换一身盔甲。
这人自称只是一个传令兵,当邓名杀到将旗下时,他刚刚动身离开,按照李世勋的命令去打探右翼的战况。
听说自己抵达时李世勋就在将旗旁,邓名就再次喝问道:“到底哪个是李世勋?穿着打扮是什么样的?”
“小人看见……小人看见将军已经把李大帅抓着了啊。”这个俘虏紧张地说道。当时他看见邓名把剑架在李世勋的脖子上,看见统帅被擒,他知道大势已去,就打算逃走。途中这个传令兵惊魂稍定,就打算停下来看看身后的战局,将来也好向湖广总督报告,他根本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对他这个小兵穷追不舍。
……
在邓名抓住那个传令兵的时候,李世勋正带着两、三个亲随向南面鼠窜。
刚才明军突然从背后杀出来的时候,李世勋正在和副将等人讨论战况。先是背后鼓声停止,然后有些乱糟糟的厮杀声传来,李世勋还以为是后边的士兵发生了冲突口角,当他回过头看到有一队明军装束的骑兵冲过来时,他还以为是自己在做梦呢。
李世勋目瞪口呆地看着明军冲到眼前,在距离他一个马位的地方砍倒了自己的掌旗手,把大旗夺过去然后抛到自己的马前,当时他别说逃跑,就连拔剑自卫的反应时间都没有。
直到颈上传来金属的冰冷感,李世勋才确信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明军把剑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接下来明军骑士的那句问话把李世勋惊醒了,对方显然不认识自己,李世勋灵机一动,忙向着刚离去的传令兵背上一指。电光火石之间,李世勋还给自己编了一个“高能”的化名,趁着敌人目光移开的时候,李世勋装作下马投降,其实是为了把对方的剑从自己的喉咙上移开。
当众多亲兵营的士兵回头看过来时,李世勋唯恐其中有哪个家伙大喊一声,暴露自己的身份,他急忙在明军马前大叫大嚷,告诉亲兵营的手下此战已败,让他们各自逃生。
数千大军一旦发生溃败,声势是非常惊人的,任何靠近溃兵的人都可能被卷入乱军之中遭到人马践踏,即使武艺高强的人也可能遇到危险。李世勋盼望着大溃败能够突然发生,把身后的明军赶开一段距离——他的愿望实现了,那队明军果然如李世勋所期望的那样,先是退到一边,然后尾追着传令兵而去。
看到一军的统帅给敌人充当马前卒,高喊此战已经大败,亲兵营的士兵瞬间失去了所有的抵抗念头,争先恐后地各自逃生。在李世勋招呼部下自寻生路时,他的两个副将很有默契地偷偷牵住了李大帅的马。等到乱兵把他们三个人与明军隔开后,李世勋迅速接住副将抛过来的缰绳,飞身上马就开始突围。
很快就与那队明军拉开了一段距离,但久经战阵的李世勋心里很清楚,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失去统一指挥的清军战败已经不可避免。李世勋没有任何妄想组织军队反击的念头,他一心一意地带着两个手下夺路而逃,一边逃一边把盔甲、刀剑等所有占分量的东西都统统抛到地下,除了马鞭什么也不留。
虽然邓名搞清楚自己被骗了,也知道了真正的目标到底是谁,但现在已经不可能再返回去找到那个人,依靠身上的衣甲将李世勋认出。
这时李世勋已经跑到溃军的南面,背后是他那两个忠心耿耿的部将,三个人一边策马疾驰,一边飞快地除去自己身上的甲胄,把大队人马远远地抛在了脑后,弓着身伏在马上,头也不回地向南狂奔。
“贼人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李世勋直到现在还是没能想通这个疑问。
第三十三节 固执
逃离险境后,李世勋并没有急着去与湖广总督还有清军主力汇合,而是让一个部将去见胡全才,报告战败的经过。离开武昌前李世勋就觉得胡总督已经精神高度紧张,现在前锋大败、全军覆没,李世勋担心这消息会刺激得胡全才失去理智,把自己杀了祭旗,因此决定先躲在外面避风头——好不容易逃脱敌手,要是被自己人杀了岂不冤枉。
至于理由也很好找,李世勋让部将报告胡总督自己正在外面收拢溃兵,打算与邓名再决一雌雄。李世勋打算就以收拢溃兵为借口,一直躲到胡全才消气了为止。一个部将去报信后,李世勋就带着另外一个人向德安府跑去,打算找个乡绅躲进他家中,得以远离征战休息几天。
根据李世勋的分析,胡总督的官位堪忧,不但导致他气急败坏杀人的可能性大增,也是强行统帅大军出征钟祥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胡总督的应对不外就是回师或继续进攻钟祥,若是回师,很可能胡总督就会被朝廷免职,到时候湖广官场肯定会把战败的全部责任都往胡全才头上推,那个时候李世勋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见证人,不必担心被追究战败责任。
因此,这些家丁在看到少主人那探询的目光时,一个个都匆忙把头低下,不但没有请战之意,反倒人人心中打鼓,唯恐贺小将军点到自己的名字。
这些家丁不少都是从小跟着贺道宁一起长大的,名义上虽然是主仆,实际上都是贺小将军的朋友,贺道宁看到伙伴们一个个都面露惧色,纷纷垂首不语,心里也是好生迟疑,不忍心强迫这些忧形于色的卫士去冒险出击。
正在贺道宁迟疑不决的时候,邓名已经三下五除二地解开自己脖子上的红巾,取下头盔摘掉上面的红缨,接着卸下胸前和臂甲上的红布条。赵天霸看着邓名的举动,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但最终也没有把劝阻的话吐出来,而是低头开始去除自己的明军身份标识。
贺道宁的目光在身边的家丁身上转了一圈,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派何人出战,伙伴们不是竭力避开他的目光,就是流露出畏惧的乞怜之色。贺道宁觉得这些手下恐怕帮不上那个勇猛的赵千户什么忙,他在心里叹了口气,就打算张口让邓名自己点人——不派人去不合适,但他又不忍心把那些畏战的伙伴推进火坑,只好把这个决定权推给对方。
可贺道宁的话没能说出口,他回头时看到邓名已经取下了身上所有的标识,贺道宁不禁大惊失色。刚才赵天霸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贺道宁自问其中的意思自己还是听得很清楚的,是那个赵千户毛遂自荐要去奇袭敌军,而不是建议邓名亲自赴险:“提督,您这是要?”
“指挥前军的重任,就交给贺小将军了。”邓名把头盔重新戴上,紧紧地系住,对贺道宁微微一笑。
说完这句话后,邓名回头望着他的卫士们,轻喝一声:“诸君,随我击贼!”
说完后邓名一夹马腹,箭一样地冲下高丘。
“遵命!”邓名的卫士们纷纷大声应是,先后纵马冲出,紧跟着的邓名的背影而去。
昆明十八骑,加上赵天霸和穆潭,一共二十明骑转眼间就远离贺道宁而去。邓名等人绕了一个大圈,迂回着接近了清军的前军。在邓名等人靠近时,有一些清军注意到了这队骑兵,但这队骑兵身上既没有明军也没有清军的明显标识,让人有些敌我难辨。
当邓名靠近到清军的外围时,感到有不少清军正警惕地看着自己,有无数道凶狠的目光在全身上下打量。此时邓名仍是双手握缰,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或是作战的姿态,他进一步放缓了马速,在清军阵前继续曲折前进,渐渐踏入其中。
在邓名策马从清兵身边驰过时,有不少喝问声传到他耳中,刚才他从不与那些投过来的敌意目光对视,现在对这些喝问也是充耳不闻。邓名专心致志地继续骑着马,并没有因为已经身处敌军群中而去摸身上的武器。
好几声询问身份的问话从四面八方传来,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后,邓名还听到有人发出拦住自己的命令声,对此他只是稍微加快了一些速度,在有清兵做出反应前迅速地离开。有些清兵听到命令后抬起头,但骑兵转眼间已经从身边驰过,也没搞清到底军官要拿谁,更多的士兵则连头都没抬起来——现在战场上到处都是这种混乱的命令声,大多也不是他们直属长官发出的,与其搭理这些层出不穷的命令,还不如继续找土中的银子实在。
把那些威胁自己止步的声音抛在脑后,虽然身边的清兵越来越多,但有兴趣观察他的人却比刚才还要少。这里的军官都忙着收拢士兵,到处都是喝骂声甚至还有鞭打声。
在东一堆、西一团的敌军中寻路而进,二十名明军骑兵从散布着大批清军的战场穿过,眼前的敌兵数目开始明显地减少,很快大片的空旷地域重新出现在眼前。
“吁——”
邓名勒定了战马,前方左手方向上就是清军的战阵,有些重新组织起来的清兵正从身后向那个方向走去,准备加入战团;在邓名现在的位置上,已经可以看到李世勋的将旗所在,似乎确实没有严密的保护。
“背后就是数以千计的鞑子,前面也是,”邓名对身边的卫士们笑道:“不杀了李世勋,我们就不用走了。”
“那杀了他就是,”周开荒笑道:“不杀了他们,我们本来也不会走。”
谈笑的同时,明军都把藏在怀里的标识取出来,重新系到盔甲上。刚才掌旗手穿越清军阵地的时候只扛着一根旗杆,旗手恢复了身上的明军标识,然后要把红旗拴上旗杆,在旗手身旁的是武保平,正在给前者帮忙。
“你们在干什么?”
一个刚整理好队伍,正打算前去参战的清军千总从他们身边经过,见到邓名等人的装束后,这个千总停下脚步,迷惑不解地问道。
问话才一出口,千总就注意到邓名身上盔甲的式样,虽然没有清军的标识,不知道此人官居何职,但千总可以确定对方是身居高位的将官。
“大人,卑职……”既然没能从盔甲上找到更多的信息,千总就习惯性地去看对方的旗号,看看对方的将旗规格。旗杆虽然还没有竖起来,但至少也有两丈,也就是说对方至少是位总兵级别的大帅。
可是……这位总兵的旗杆上同样没有身份标识,掌旗手正在其他骑兵的配合下忙着给旗杆系上一面红旗!那个忙着系旗的骑兵看到千总大惑不解的眼神时,还冲着他笑了一下。
而且……千总把目光重新投回到邓名脸上:这么年轻的人,他有二十吗?不到二十的总兵?是谁?无数的疑团纷至沓来。
此时邓名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他向那位清军千总挥挥手,示意对方从自己的马前让开不要挡路:“我要去向李大帅报到。”
千总虽然依旧有无数的疑问,不过还是迅速地闪到一边,看着邓名开始加速,从他身边驰过。
刚才那个给旗手帮忙的骑兵完成手头的工作后就一直在盯着这个清军千总看,每次两人目光相遇时都会送来一个微笑,他的笑容和目光给这个千总很温和的感觉。
这个骑兵紧跟着邓名从千总身边通过,他经过时又冲着千总微笑了一下,对他说道:“你小子运气不错!”
“去向大帅报到?”千总和他身后的几十个部下呆呆地站着,望着这些骑兵的背影,仍在回味着那个领头骑士的话,还有另外那个骑兵奇怪的语言:“我运气怎么不错了?”
接着这个千总就看到,那面两丈的红旗被竖直地擎着、迎风飘扬,那些背冲着自己的骑兵,在向李世勋将旗飞驰而去的时候,几乎在同一瞬间拔出了武器,亮出一把把雪亮的刀剑、还有众多寒光四射的枪矛尖刃!
第三十二节 突围
开战之前,贺珍一直为其他人暂时都不在钟祥而暗自高兴,这样他可以在击败李世勋后得到大部分战利品。直到进攻发起后,贺珍仍然认为这一仗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随着战事陷入胶着状态,贺珍感到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出征以来的连战连捷,让贺珍手下的士兵变得信心十足、士气高涨,可毕竟还是有很多明军缺乏战场经验,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伴负伤倒地,头顶上不断有斧子飞过来时,这些士兵的士气也在不断被消磨。
贺珍知道如果再拖上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多的老兵被消耗,而失去了这些榜样,新兵的士气就会以更快的速度跌落。贺珍有些后悔地想到,自己或许应该耐心地等待刘体纯等人返回钟祥,少分一些东西总比赔本强。
当贺珍看到突然有一面红旗从敌阵背后竖起时,还以为自己的眼睛花了。贺珍确信自己没有派出任何骑兵进行迂回,从侧后包抄李世勋所在的位置。而且贺珍事先也不认为这样的计划能够成功,如果出动的兵力太少,那么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通过清军的前阵;而如果出动的兵力太多,那就会削弱侧击的力量,就是分散兵力。
锋线另外一边的李世勋也不比贺珍强多少,今天的战斗同样让他感到非常紧张,明军的士气之高大大出乎李世勋的想像。本来根据李世勋的经验,若是看到前锋第一批士兵被瞬间击倒,后排的士兵就会发生迟疑止步,但今天明军后排的士兵却依旧不要命地冲上来,和清兵扭杀成一团。李世勋精心策划的临阵一击,竟然没有能够极大地挫伤对方的斗志,这让他吃惊不小。
和对面的明军一样,持续的消耗战让清军的士气也不断地滑落。若是这套投掷、反冲锋的招数没起作用,没能帮助清军在气势上彻底压倒对手的话,接下来的战局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自行发展了。
明清两军前排消耗最严重的都是老兵精锐,位于他们后排的新兵出现了同样的动摇情绪,暂时贺珍的部队还因为较高的初始士气而无忧,但清军却已经有不少士兵畏缩不前,甚至开始缓缓地向后挪动。对此李世勋和其他将领也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只能够把手中的亲卫大量地派去督战,用刀子逼迫士兵向前,维持着队形和士气。
李世勋虽然感到很困难,不过作为一员宿将,他知道敌人一定也很困难,胜利属于那个能够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人。李世勋不仅让亲卫给自己的亲兵营打气、鼓劲,也让他们协助其他将领维持军纪。同时李世勋更不停地在心中安慰自己,时间越长对自己就越是有利,前军会源源不断地折返加入战团。
由于李世勋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所以当贺珍发现那面红旗后,李世勋对背后的变化依旧一无所知。
……
邓名抽出长长的马剑,一马当先向着清军统帅的大旗冲去,他面前的敌人毫无防备。首先遭到邓名一行攻击的是一些清军的鼓手,当明军杀到他们背后时,这些赤裸着脊梁的鼓手,还在挥汗如雨地擂鼓。
明军从一字排开的清军战鼓后掠过,原本激昂的鼓声突然在瞬间消失得无声无息,十几个鼓手都被砍翻,或是滚倒在地,或是趴在被他们鲜血浸透的大鼓鼓面上。
鼓声的突然沉寂让一些清兵向这里张望过来,邓名看到几个回过头来的清兵瞪眼看着自己,一眨眼的工夫,邓名就冲到这几个清兵眼前,他们还是圆睁着双眼,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战术动作。
一挥手中的马剑,最靠近邓名的那个敌兵就身首分离,无头的尸体依旧站立,邓名从他边上驰过时还没有来得及倒下。其余几个敌兵大部分也没能做出反应,就被紧随在邓名身后的骑兵砍倒,只有一人在长枪刺入他的咽喉前发出了一声惊呼。
此时挡在邓名身前的是一个清军的传令兵,他刚刚奉命去给侧翼的将领传达李世勋的战术意图,策马离开将旗位置还没有多远,就看到高举着红旗的骑兵正向自己冲过来。这个传令兵愣愣地看着邓名身后那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嘴巴张得大大的,舌头吐出来了一半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邓名从身旁不远处冲过时,这个传令兵还机械地转身,继续向这个为首的骑士行注目礼,武保平从他身边擦身而过,随后一枪就把这个清兵挑下了马。连续几个如雕像般僵硬的骑兵被刺落马下后,李世勋的将旗附近才有人反应过来,大声示警的同时开始抽出武器准备抵抗。
这时邓名已经杀到近前,在清军统帅的将旗周围,有不少清军的将佐以及他们的亲卫,反应最快的那些人正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试图抵挡明军骑兵的冲刺。邓名从三个刚刚举起兵刃的清兵身旁经过时,又砍中了其中的一人,他不理会其余二人而是把他们留给身后的同伴,直奔最重要的目标——清军统帅的将旗而去。
护卫将旗的掌旗手此时也转过身来,在观察身后喧哗声的同时,这个掌旗手依旧把旗杆抱得紧紧的,并没有出现丝毫的晃动。看到一个骑兵向自己冲来时,这个掌旗手依旧不肯放弃旗杆,他用左臂抱着旗杆,右手急忙摸向腰间的佩剑。但在这个亲兵摸到剑柄之前,邓名已经把手中的马剑化为一道寒光,向这个旗手头上斩去。
马剑竖直砍落,从这个旗手的额头划到胸部,几乎把他的脸和喉咙一分为二。邓名在这个清兵倒下的同时,伸手去夺那根旗杆。把敌军的大旗抱在手臂中后,邓名围着清军将旗周围的方寸之地转了一圈,然后把那面大旗掷于地下,抛在三个呆若木鸡的清军将佐的马前。
其他几个试图拔剑抵抗的将领亲卫也都被邓名的卫士杀死,反应最快的几个清兵已经跳出圈外,正一边大叫着“敌袭!”,一边连滚带爬地远离邓名和本军将旗而去。
“谁是李世勋!”邓名手中马剑一沉,就架在距离最近的一个清军将佐的脖子上,厉声喝问道。
这三个从盔甲看上去都是将佐的清军人物,姿态几乎完全一致,都是单手握着马鞭,目瞪口呆地看着这队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明军骑兵。
染血的剑身架上脖颈,那个清军将佐被剑峰上的寒意一激,猛醒过来,急忙回答邓名的喝问:“那个就是李大帅……不,那个就是李贼。”
这个清军将佐指着正逃向远处的几个清兵骑兵中的一个,邓名看到这个人一边驰去一边回头张望。
“末将是坐营中军(类似参谋)高能,”被邓名用剑架住脖颈的清军将佐抓住空隙,趁着对方看逃敌的机会滚鞍下马,对邓名叫道:“末将愿意将功赎罪,为王师出力,求将军饶命。”
这时已经有不少清军回头看过来,距离将旗位置最近的是李世勋的亲兵营,其中后排的士兵与邓名等人的距离并不远。发现这里的变故后,虽然大部分清兵面露惊惶和不解,但他们都本能地调转方向,向这些明军举起刀枪。
“败了,败了!”
高能不等邓名吩咐,就挥舞着双臂向那些亲兵营的士兵呼喊起来,他双脚跳起来,用力地挥舞着手中的马鞭,声嘶力竭地大喊道:“快逃啊,败了啊!”
就这样一次接着一次,高能背冲着邓名,竭尽全力地向清军呼喊着,每次呼喊的同时,高能都奋力高高跃起,以便让更多的士兵看到他。当高能第四次一蹦三尺高的时候,清阵中发出轰隆一声巨响,众多李世勋亲兵营的士兵抛下武器,发出同样的战败呼声,绕过邓名的大旗向左右两边跑去。
邓名知道兵败如山倒,虽然最靠近他们的清兵因为畏惧而向左右避开,但后面的清兵看不清局面,只知道己方战败,很容易出现人马践踏的情况——这是邓名一行也要躲避的危险。
带着卫士迅速闪开一段距离,躲开正开始崩溃的大群敌军,邓名和卫士们重新开始加速,望着逃走的李世勋的方向追去。
身边传来更多惊惶的人声,战败的消息正在清军中蔓延,听到这喊声后众多还在作战的清兵也回头向将旗方向张望,他们都发现李世勋的大旗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反倒有一面红旗在阵后飘扬。
将旗失踪让本来还在作战的清兵立刻失去了所有的勇气,对那些清军的将佐和军官来说,突然出现的红旗给他们的打击比看不见李世勋的将旗还要大。这些军官虽然视野比普通士兵开阔,但依然不可能看到整条战线上的动静。所以当他们看到阵后的红旗时,所有的将佐和军官都意识到清军的战线已经被撕裂了,在战场的某处肯定发生了无可挽回的崩溃,明军正从那个缺口冲到清军的背后,席卷整条战线。
当看到邓名的旗帜从身后掠过时,就是原本最坚定清军官兵也完全丧失了斗志,加入到败退者的行列中。
邓名顾不上那些逃散的敌兵,一直追着李世勋而去。对方主将只要还停留在战场附近,对明军就是一种威胁,他可能会尝试鼓舞士气,重整部队。若是败退的敌兵看到主将镇静地站在眼前,那他们的斗志就有可能得到恢复。
所以邓名毫不犹豫地继续追击,就算不能把李世勋赶出战场,也要让清兵看到他们主帅狼狈逃窜的样子。而李世勋并没有不顾一切地逃走,或许他确实在妄想收拢、挽回败局,邓名看到李世勋在不远处停下了脚步。
紧紧盯住了目标,邓名毫不停留地继续全速追击,李世勋明显没有料到明军居然紧追不放,当他看到明军骑兵朝着他猛冲过来的时候,大叫了一声就打算继续逃跑。但这次邓名没有给他脱逃的机会,在李世勋刚拨转马头的时候就冲到他的身边,用马剑指住了对方的咽喉。
“你是李世勋吗?”邓名的目光先是停留在对方的双臂上,确保对方没有任何拔剑还击的企图,然后缓缓提起目光盯着此人的双眼。
看到对方眼中的恐惧之色后,邓名感到一丝疑惑,被自己用剑指着的敌人脸色惨白,哆嗦得如同糠筛一般。对方好歹也是领军的武将,无论如何胆色不济,还不至于表现得如此无能,居然吓得连问话都无法回答。
“你是李世勋吗?”邓名又问了一遍,这时他身后的卫士纷纷赶到,俘虏更是嘴唇颤抖,牙齿相撞,邓名只闻格格之声,却听不到任何回答。
邓名手上用力,把马剑向前按了一下,在对方的喉结上轻轻刺了一下。
“小……小人不是李大帅啊。”
俘虏终于恢复了说话的能力,结结巴巴地答道。
“那你是谁?”邓名追问道。看对方的表现,邓名觉得他的话倒是有几分可信,近距离观察对方的盔甲,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邓名觉得李世勋应该没有时间这么快地换一身盔甲。
这人自称只是一个传令兵,当邓名杀到将旗下时,他刚刚动身离开,按照李世勋的命令去打探右翼的战况。
听说自己抵达时李世勋就在将旗旁,邓名就再次喝问道:“到底哪个是李世勋?穿着打扮是什么样的?”
“小人看见……小人看见将军已经把李大帅抓着了啊。”这个俘虏紧张地说道。当时他看见邓名把剑架在李世勋的脖子上,看见统帅被擒,他知道大势已去,就打算逃走。途中这个传令兵惊魂稍定,就打算停下来看看身后的战局,将来也好向湖广总督报告,他根本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对他这个小兵穷追不舍。
……
在邓名抓住那个传令兵的时候,李世勋正带着两、三个亲随向南面鼠窜。
刚才明军突然从背后杀出来的时候,李世勋正在和副将等人讨论战况。先是背后鼓声停止,然后有些乱糟糟的厮杀声传来,李世勋还以为是后边的士兵发生了冲突口角,当他回过头看到有一队明军装束的骑兵冲过来时,他还以为是自己在做梦呢。
李世勋目瞪口呆地看着明军冲到眼前,在距离他一个马位的地方砍倒了自己的掌旗手,把大旗夺过去然后抛到自己的马前,当时他别说逃跑,就连拔剑自卫的反应时间都没有。
直到颈上传来金属的冰冷感,李世勋才确信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明军把剑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接下来明军骑士的那句问话把李世勋惊醒了,对方显然不认识自己,李世勋灵机一动,忙向着刚离去的传令兵背上一指。电光火石之间,李世勋还给自己编了一个“高能”的化名,趁着敌人目光移开的时候,李世勋装作下马投降,其实是为了把对方的剑从自己的喉咙上移开。
当众多亲兵营的士兵回头看过来时,李世勋唯恐其中有哪个家伙大喊一声,暴露自己的身份,他急忙在明军马前大叫大嚷,告诉亲兵营的手下此战已败,让他们各自逃生。
数千大军一旦发生溃败,声势是非常惊人的,任何靠近溃兵的人都可能被卷入乱军之中遭到人马践踏,即使武艺高强的人也可能遇到危险。李世勋盼望着大溃败能够突然发生,把身后的明军赶开一段距离——他的愿望实现了,那队明军果然如李世勋所期望的那样,先是退到一边,然后尾追着传令兵而去。
看到一军的统帅给敌人充当马前卒,高喊此战已经大败,亲兵营的士兵瞬间失去了所有的抵抗念头,争先恐后地各自逃生。在李世勋招呼部下自寻生路时,他的两个副将很有默契地偷偷牵住了李大帅的马。等到乱兵把他们三个人与明军隔开后,李世勋迅速接住副将抛过来的缰绳,飞身上马就开始突围。
很快就与那队明军拉开了一段距离,但久经战阵的李世勋心里很清楚,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失去统一指挥的清军战败已经不可避免。李世勋没有任何妄想组织军队反击的念头,他一心一意地带着两个手下夺路而逃,一边逃一边把盔甲、刀剑等所有占分量的东西都统统抛到地下,除了马鞭什么也不留。
虽然邓名搞清楚自己被骗了,也知道了真正的目标到底是谁,但现在已经不可能再返回去找到那个人,依靠身上的衣甲将李世勋认出。
这时李世勋已经跑到溃军的南面,背后是他那两个忠心耿耿的部将,三个人一边策马疾驰,一边飞快地除去自己身上的甲胄,把大队人马远远地抛在了脑后,弓着身伏在马上,头也不回地向南狂奔。
“贼人到底是怎么过来的?”李世勋直到现在还是没能想通这个疑问。
第三十三节 固执
逃离险境后,李世勋并没有急着去与湖广总督还有清军主力汇合,而是让一个部将去见胡全才,报告战败的经过。离开武昌前李世勋就觉得胡总督已经精神高度紧张,现在前锋大败、全军覆没,李世勋担心这消息会刺激得胡全才失去理智,把自己杀了祭旗,因此决定先躲在外面避风头——好不容易逃脱敌手,要是被自己人杀了岂不冤枉。
至于理由也很好找,李世勋让部将报告胡总督自己正在外面收拢溃兵,打算与邓名再决一雌雄。李世勋打算就以收拢溃兵为借口,一直躲到胡全才消气了为止。一个部将去报信后,李世勋就带着另外一个人向德安府跑去,打算找个乡绅躲进他家中,得以远离征战休息几天。
根据李世勋的分析,胡总督的官位堪忧,不但导致他气急败坏杀人的可能性大增,也是强行统帅大军出征钟祥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胡总督的应对不外就是回师或继续进攻钟祥,若是回师,很可能胡总督就会被朝廷免职,到时候湖广官场肯定会把战败的全部责任都往胡全才头上推,那个时候李世勋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见证人,不必担心被追究战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