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5)
“应当开始渡江了吧?”垂拱殿内, 梁峰站在沙盘前, 看向插着小旗的采石矶。
战报日夜不停, 自江东传来。先是水师入海口直抵京口, 随后水陆并进, 压迫濡须口。两边都打得有声有色,然而人人皆知,唯有步骑渡过长江,才能结束这场战争。
只可惜, 王敦怕是想破脑袋,也猜不出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渡江。
“若是此役浮桥立功, 今后王师面前再无天堑可言!”一旁,梁荣也盯着沙盘,神色激动。
架船为桥, 用来运兵, 是何等壮举。若是此役功成, 赵军再也不用愁江河险阻。
梁峰笑了:“浮桥自古有之,却也要因地制宜。”
是了,这次南征,真正的秘密武器,就是搭建长江浮桥。历史上宋灭南唐,就是自采石矶建浮桥渡江。不过宋朝怎么说也是一千多年后的事情了,梁峰一度还担心技术能不能实现, 谁知一翻史料, 才发现用浮桥渡江, 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诗经》中,就记载了“亲迎于渭,造舟为梁”的故事。远的不说,就近的。西晋杜预造的河阳浮桥,不还立在黄河之上吗?造浮桥,实在是没什么技术难度。难的在于怎么引开敌人视线,让第一批登陆艇靠岸,建立桥头堡。
也正因此,才有了京口和濡须口两场规模浩大的诱敌战。
如今布局已成,只看这场登陆战,能否顺利完成了。
※
“有敌军操舟渡江!”
对岸这么大动静,采石矶守军当然不会漏看。然而如今驻军不是往东就是往西,哪还有兵力阻拦?那守将咬了咬牙,派出五百人前往拦截。敌军的舢板不多,半渡而击说不定真能拦下。
数百锐士披甲出营,想要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劈浪而来的竹排上,已经有两百多赵军,举起了手中□□。
弓弦“嗡”的一震,飞矢如蝗,穿透血肉,把敌人钉在了地上。几艘竹排抛下沉重的铁锚,稳住船身,搭起了弩阵。剩下的兵士则手持宿铁刀,冒着箭雨一跃而下,踏水向岸边冲去。
浅滩半渡,最是凶险。只是箭弩,就能让无数人枉死在江流之中。然而如今,身披铁甲,手持刀盾,就算入了射程又如何?这些都是一顶一的“飞豹”健儿,身后又有蹶张弩掩护,须臾就奔上岸来!
晋军被敌人一通乱射,险些乱了阵脚。如今又有百余凶神恶煞的敌人冲上滩涂,更是疲于应对。长刀横斩,弩|矢纵刺,只是一眨眼功夫,小小阵势就被打乱。哪还有坚守的念头,余下的晋军节节后退,狼狈逃回营中。
抢滩的赵军也不追赶,从竹排上搬下拒马、床弩等物,在江边搭建工事。其余的厢兵,则开始挖掘深坑,赶造能固定浮桥的船墩。
守营的将军急得满头是汗:“就算敌军想从这里渡河,也要花上几日。速去禀告丞相,请他派兵阻挡……”
这话听起来没错,然而话音未落,江对岸又有几十艘竹排入水。这次,竹排并未渡江,而是每隔一段,就在江心抛锚。有人跃入水中,用长长铁索把竹排串起,随后大量木箱固定在了铁索之上。
转瞬,一座简易的索桥就在江心搭起。敌军之中,又有上千兵士出阵,踏上桥面,用宽大木板铺设起来。一个又一个沙袋扔进了湍急的江流,稳固桥身,让木箱不至摇摆。
城头守将看的目眦欲裂,牙关都咯咯响了起来:“出,出城!毁了这桥!”
必须毁了这座桥!若是此桥搭成,数万大军须臾就过了长江,派兵回援都来不及啊!
可惜,为时已晚。
滩头如今已经建起了阵地,五百兵士守在壕沟和拒马之后,每人双弩,还有五张可射三百步的床弩,银亮箭尖闪着夺命锐光。更远处,已有先锋登上了索桥,大踏步向着南岸冲来。
任何试探,都成了飞蛾扑火。守城的晋军连续两次发兵,均被击退。诈败都无法让这群赵军离开营地。待到暮色降临,江边已经立起营寨,三千前锋守在桥头,让一切夜袭都成了枉然。
“不能再拼了。”守将背上净是冷汗。此刻再出城,说不定桥没夺下,反倒是他这个寨堡要被敌人攻陷。“消息传出去了么?让丞相调船来啊!只有用船火攻,才能毁了那桥!”
一日派了十次信使,不知濡须口何时才能调船前来?不论是火舰还是拍舰,只有来上两艘就能毁掉浮桥!
然而一夜无眠,晋军也未曾等来援兵。当日头再次爬上天顶,奕延在中军下达了命令:“过桥!”
这座一日而成的浮桥,如今已经有一丈多宽。别说兵士,运输粮秣的马车都能通行无阻。早就准备妥当的大军,快速沿着浮桥登上了对岸,一步步扩大营寨。当那匹花白色的乌孙大马也踏上南岸坚实的土地时,奕延挥鞭一指:“攻下前方营寨!”
当日,采石矶易主。
王敦自然接到了采石矶的信报。然而再怎么心急如焚,他也抽不出兵力!就在昨日,敌舰势若破竹,摧毁了水军,开始向南岸运兵。更有不知多少舰船向着采石矶方向援驰。
派水军毁桥?派步骑坚攻?他一样都拿不出!当听闻数万敌军沿采石矶渡江,攻占寨堡时,王敦颓然倒退两步,坐倒在了席间。
采石矶距离建邺才多远?如何守住王城?大晋要亡国了吗?
“……撤兵。回师荆州!”王敦嘶声道。
他不愿就此认输!荆州还在手中,江陵、武昌有云梦湖遮蔽,湖水连天,地势复杂。若是死守,定能让赵军无功而返!只要守住荆州半壁,何愁找不到复起的机会?他不能把手头兵力,全都投在司马氏身上……至于王导,此子屡屡坏他大事,不救也罢!
飞快定下了念头,王敦下令撤兵。这可出乎许多人意料。然而王敦麾下荆州兵本就居多,敌军又已渡河,定然要前往建邺。此刻救驾,岂不是羊入虎口?赵军这两天的攻势,已经吓破了不少人的胆子。因而命令一下,倒没人抗命,大军掉头,向着荆州逃窜。
只是谁也未曾想到,渡了江的赵军,并未发兵建邺,而是向着王敦的大军追来。
晋军缺马,赵军光是骑兵便有两万。这一追,立刻让大军陷入重围。
眼见走不脱了,王敦倒也硬气。下令扎营,想要和敌人殊死一战。再怎么说,这里也是晋国腹地。身为敢战名将,他怎肯临阵脱逃?
然而这一次,又是狠狠一掌甩在了脸上。
“丞相!右军被击溃了!”
仅仅两日,赵军主力就赶上了骑兵。安顿营盘又花了一日。待到第三日,两军列阵,展开交锋。不到两个时辰,晋军大溃!
没了胆气,没了信念,甚至连天子都抛在身后。他们用什么阻挡敌人兵锋?
王敦双眼赤红,对身边心腹怒吼道:“与孤挡住敌兵!”
右军不过是些普通兵士,非他亲军,就算溃散也不心疼。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中军后撤,最好能登上战船,直奔荆州。
然而这次,回答他的,是死一般的沉默。
留下来御敌,还有命在吗?
“怎么,你们想抗命?”盛怒之下,王敦也觉出不对,一手按在了剑上。
之前怂恿他篡位夺权的数名心腹,对视了一眼。有人出列,对王敦抱了抱拳:“丞相,强弩之末,逃也无用。不如降了赵军?”
“降赵,孤还有命在吗?”身为一国丞相,就算没有篡权,他手中也捏了太多东西。旁人都能降,唯独他不能!
“逃回荆州,又能残喘几日?”那人冷笑一声,“既然丞相一意孤行,就莫怪我等得罪了……”
“你们敢……”
中军大帐中,传来了兵刃撞击之声,不多时,一人浑身沥血,拎着颗头颅走出了大营:“贼奴授首,随我迎王师!”
中军阵前倒戈,主帅遇害暴亡,成了压垮了晋军的最后稻草。大军溃逃,五千多降兵,跪在了赵军面前。
※
“丞相弃天子而去,这是要亡我大晋啊!”
建邺城中,早就成了一团乱麻。当得知赵军过江,王敦逃往荆州后,朝中不少大臣都哭嚎起来。
王敦率领的,可是天子六军。若是他都逃了,难不成靠城中守卒抵御大军吗?
“太傅!我们降了吧。天命在赵啊!”有人嘶声喊道。
“放肆!乱军只是渡了江,交广二州还在手中。不如护送天子南迁,再图复国……”亦有人大声道。
眼见朝堂乱成一团,王导伸手轻轻一按:“就算迁都,也要先挡住赵军水师。建邺附近还有三十余艘战船,我愿亲领水军,拱卫京师。”
没想到王导竟然有亲自上阵的意思,立刻有人大叫:“太傅不可!”
王导的面色却肃然无比:“国朝将倾,正是尽忠之时。谁愿与我同去?”
一声“尽忠”,惹得人潸然落泪,有人挺身而出。
“下官愿往!”、“末将也愿往!”
王导唇边露出些许笑意:“有诸君协力,必能退敌。届时可护送天子南狩。”
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没人知道。然而王导挺身而出,确实让混乱的朝堂恢复了些许秩序。一车又一车兵械,运上了楼船。为最后一战准备。建邺压根没有城郭,宫墙也低矮可怜。一旦敌人过了江口防线,谁也逃不脱。这拼死一战,竟然也有了些萧瑟气势。
身披战甲,王导前来向天子告别。年仅六岁的幼帝两眼含泪,拉着王导的衣袖不放:“太傅不能去。朕要太傅陪着……”
王导双目也垂下泪水,轻轻握住了天子的小手:“陛下勿忧。臣愿为陛下扫平险阻,还陛下一生安泰。”
退后一步,他跪倒在天子面前,行了稽首大礼。随后,王导起身整整衣袍,头也不回走出了皇宫。
然而就在王导登上帅舰,水军扬帆待发时,一封急报送在了案前。王敦被属下谋害,献首级于赵军。全军大溃。
濡须口距离建邺还有多远?就算胜了这一场,他们还能逃过赵军追兵吗?
王导不动神色的叠起了军报,下令关押信使,封锁消息。舰船依照原定计划,驶出了水寨。
站在船头的望楼上,冬日的江风吹来,让人遍体生寒。一名僚属低声问道:“太傅何必出征?只要献降,自有活路……”
“伪汉刘乂存了一条活路,其他匈奴贵人呢?”手抚在围栏之上,王导极目远眺,望向前方密密麻麻的水阵。赵军又有船只通过了邗沟,难怪能彻底打垮京口防备。
“那是伪汉!太傅可是大晋百官之首!是江左第一人!”那僚属不由辩道。
“一样的。”王导轻笑一声。
大赵立国时,就未曾承认司马睿的正统身份。谋害幼帝一说,其实并非谣言。因为这个宝座,他们又岂止害了一个天子?
现在,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若是投降,旁人都有活路。唯独推司马睿上位的自己和王敦,必然要死。而两人的死,会让琅琊王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了野心,为了家业,他的双手已经同阿兄一样,染满了血污。现在,是用这一腔热血,洗掉污迹的时候了。
他不会活着回到建邺。同样,那些不愿降赵,负隅顽抗之辈,也都会死在这场防御战中。等到赵军入城,没人有会想着出逃,只会拱手把天子奉上。一个六岁的娃娃,会让赵国那圣君忌惮吗?恐怕不会。司马晞将在洛阳城中,度过他的余生,安稳无忧。
这是他欠先帝的,也是他欠王氏的。一个效死的忠臣,足能让敌人尊敬。琅琊王氏可能会失去往昔辉煌,却不会覆灭。他和堂兄的死,就是其他王氏子弟的保命之符。
他曾真的相信,自己能和阿兄一起,助先帝一匡九州,解万民倒悬……
眼底闪过一丝遗憾,王导依旧站得笔直,犹若傲雪青松。朔风猎猎,扯动了系在肩头的大氅。
战鼓擂响。
江东水师再次出战,与赵军展开较量。然而军心涣散,敌我悬殊。缠斗两日后,帅舰被敌军击沉。王导身死,水军大溃。
五日后,建邺敞开了城门,迎入赵军。晋天子降,国灭。
※※※※※※※※※※※※※※※※※※※※
历史上,王敦是病死的,养子秘不发丧。乱军平定后,他尸首被砍了脑袋。
王导则辅佐三任皇帝,以丞相终。
战报日夜不停, 自江东传来。先是水师入海口直抵京口, 随后水陆并进, 压迫濡须口。两边都打得有声有色,然而人人皆知,唯有步骑渡过长江,才能结束这场战争。
只可惜, 王敦怕是想破脑袋,也猜不出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渡江。
“若是此役浮桥立功, 今后王师面前再无天堑可言!”一旁,梁荣也盯着沙盘,神色激动。
架船为桥, 用来运兵, 是何等壮举。若是此役功成, 赵军再也不用愁江河险阻。
梁峰笑了:“浮桥自古有之,却也要因地制宜。”
是了,这次南征,真正的秘密武器,就是搭建长江浮桥。历史上宋灭南唐,就是自采石矶建浮桥渡江。不过宋朝怎么说也是一千多年后的事情了,梁峰一度还担心技术能不能实现, 谁知一翻史料, 才发现用浮桥渡江, 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诗经》中,就记载了“亲迎于渭,造舟为梁”的故事。远的不说,就近的。西晋杜预造的河阳浮桥,不还立在黄河之上吗?造浮桥,实在是没什么技术难度。难的在于怎么引开敌人视线,让第一批登陆艇靠岸,建立桥头堡。
也正因此,才有了京口和濡须口两场规模浩大的诱敌战。
如今布局已成,只看这场登陆战,能否顺利完成了。
※
“有敌军操舟渡江!”
对岸这么大动静,采石矶守军当然不会漏看。然而如今驻军不是往东就是往西,哪还有兵力阻拦?那守将咬了咬牙,派出五百人前往拦截。敌军的舢板不多,半渡而击说不定真能拦下。
数百锐士披甲出营,想要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劈浪而来的竹排上,已经有两百多赵军,举起了手中□□。
弓弦“嗡”的一震,飞矢如蝗,穿透血肉,把敌人钉在了地上。几艘竹排抛下沉重的铁锚,稳住船身,搭起了弩阵。剩下的兵士则手持宿铁刀,冒着箭雨一跃而下,踏水向岸边冲去。
浅滩半渡,最是凶险。只是箭弩,就能让无数人枉死在江流之中。然而如今,身披铁甲,手持刀盾,就算入了射程又如何?这些都是一顶一的“飞豹”健儿,身后又有蹶张弩掩护,须臾就奔上岸来!
晋军被敌人一通乱射,险些乱了阵脚。如今又有百余凶神恶煞的敌人冲上滩涂,更是疲于应对。长刀横斩,弩|矢纵刺,只是一眨眼功夫,小小阵势就被打乱。哪还有坚守的念头,余下的晋军节节后退,狼狈逃回营中。
抢滩的赵军也不追赶,从竹排上搬下拒马、床弩等物,在江边搭建工事。其余的厢兵,则开始挖掘深坑,赶造能固定浮桥的船墩。
守营的将军急得满头是汗:“就算敌军想从这里渡河,也要花上几日。速去禀告丞相,请他派兵阻挡……”
这话听起来没错,然而话音未落,江对岸又有几十艘竹排入水。这次,竹排并未渡江,而是每隔一段,就在江心抛锚。有人跃入水中,用长长铁索把竹排串起,随后大量木箱固定在了铁索之上。
转瞬,一座简易的索桥就在江心搭起。敌军之中,又有上千兵士出阵,踏上桥面,用宽大木板铺设起来。一个又一个沙袋扔进了湍急的江流,稳固桥身,让木箱不至摇摆。
城头守将看的目眦欲裂,牙关都咯咯响了起来:“出,出城!毁了这桥!”
必须毁了这座桥!若是此桥搭成,数万大军须臾就过了长江,派兵回援都来不及啊!
可惜,为时已晚。
滩头如今已经建起了阵地,五百兵士守在壕沟和拒马之后,每人双弩,还有五张可射三百步的床弩,银亮箭尖闪着夺命锐光。更远处,已有先锋登上了索桥,大踏步向着南岸冲来。
任何试探,都成了飞蛾扑火。守城的晋军连续两次发兵,均被击退。诈败都无法让这群赵军离开营地。待到暮色降临,江边已经立起营寨,三千前锋守在桥头,让一切夜袭都成了枉然。
“不能再拼了。”守将背上净是冷汗。此刻再出城,说不定桥没夺下,反倒是他这个寨堡要被敌人攻陷。“消息传出去了么?让丞相调船来啊!只有用船火攻,才能毁了那桥!”
一日派了十次信使,不知濡须口何时才能调船前来?不论是火舰还是拍舰,只有来上两艘就能毁掉浮桥!
然而一夜无眠,晋军也未曾等来援兵。当日头再次爬上天顶,奕延在中军下达了命令:“过桥!”
这座一日而成的浮桥,如今已经有一丈多宽。别说兵士,运输粮秣的马车都能通行无阻。早就准备妥当的大军,快速沿着浮桥登上了对岸,一步步扩大营寨。当那匹花白色的乌孙大马也踏上南岸坚实的土地时,奕延挥鞭一指:“攻下前方营寨!”
当日,采石矶易主。
王敦自然接到了采石矶的信报。然而再怎么心急如焚,他也抽不出兵力!就在昨日,敌舰势若破竹,摧毁了水军,开始向南岸运兵。更有不知多少舰船向着采石矶方向援驰。
派水军毁桥?派步骑坚攻?他一样都拿不出!当听闻数万敌军沿采石矶渡江,攻占寨堡时,王敦颓然倒退两步,坐倒在了席间。
采石矶距离建邺才多远?如何守住王城?大晋要亡国了吗?
“……撤兵。回师荆州!”王敦嘶声道。
他不愿就此认输!荆州还在手中,江陵、武昌有云梦湖遮蔽,湖水连天,地势复杂。若是死守,定能让赵军无功而返!只要守住荆州半壁,何愁找不到复起的机会?他不能把手头兵力,全都投在司马氏身上……至于王导,此子屡屡坏他大事,不救也罢!
飞快定下了念头,王敦下令撤兵。这可出乎许多人意料。然而王敦麾下荆州兵本就居多,敌军又已渡河,定然要前往建邺。此刻救驾,岂不是羊入虎口?赵军这两天的攻势,已经吓破了不少人的胆子。因而命令一下,倒没人抗命,大军掉头,向着荆州逃窜。
只是谁也未曾想到,渡了江的赵军,并未发兵建邺,而是向着王敦的大军追来。
晋军缺马,赵军光是骑兵便有两万。这一追,立刻让大军陷入重围。
眼见走不脱了,王敦倒也硬气。下令扎营,想要和敌人殊死一战。再怎么说,这里也是晋国腹地。身为敢战名将,他怎肯临阵脱逃?
然而这一次,又是狠狠一掌甩在了脸上。
“丞相!右军被击溃了!”
仅仅两日,赵军主力就赶上了骑兵。安顿营盘又花了一日。待到第三日,两军列阵,展开交锋。不到两个时辰,晋军大溃!
没了胆气,没了信念,甚至连天子都抛在身后。他们用什么阻挡敌人兵锋?
王敦双眼赤红,对身边心腹怒吼道:“与孤挡住敌兵!”
右军不过是些普通兵士,非他亲军,就算溃散也不心疼。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中军后撤,最好能登上战船,直奔荆州。
然而这次,回答他的,是死一般的沉默。
留下来御敌,还有命在吗?
“怎么,你们想抗命?”盛怒之下,王敦也觉出不对,一手按在了剑上。
之前怂恿他篡位夺权的数名心腹,对视了一眼。有人出列,对王敦抱了抱拳:“丞相,强弩之末,逃也无用。不如降了赵军?”
“降赵,孤还有命在吗?”身为一国丞相,就算没有篡权,他手中也捏了太多东西。旁人都能降,唯独他不能!
“逃回荆州,又能残喘几日?”那人冷笑一声,“既然丞相一意孤行,就莫怪我等得罪了……”
“你们敢……”
中军大帐中,传来了兵刃撞击之声,不多时,一人浑身沥血,拎着颗头颅走出了大营:“贼奴授首,随我迎王师!”
中军阵前倒戈,主帅遇害暴亡,成了压垮了晋军的最后稻草。大军溃逃,五千多降兵,跪在了赵军面前。
※
“丞相弃天子而去,这是要亡我大晋啊!”
建邺城中,早就成了一团乱麻。当得知赵军过江,王敦逃往荆州后,朝中不少大臣都哭嚎起来。
王敦率领的,可是天子六军。若是他都逃了,难不成靠城中守卒抵御大军吗?
“太傅!我们降了吧。天命在赵啊!”有人嘶声喊道。
“放肆!乱军只是渡了江,交广二州还在手中。不如护送天子南迁,再图复国……”亦有人大声道。
眼见朝堂乱成一团,王导伸手轻轻一按:“就算迁都,也要先挡住赵军水师。建邺附近还有三十余艘战船,我愿亲领水军,拱卫京师。”
没想到王导竟然有亲自上阵的意思,立刻有人大叫:“太傅不可!”
王导的面色却肃然无比:“国朝将倾,正是尽忠之时。谁愿与我同去?”
一声“尽忠”,惹得人潸然落泪,有人挺身而出。
“下官愿往!”、“末将也愿往!”
王导唇边露出些许笑意:“有诸君协力,必能退敌。届时可护送天子南狩。”
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没人知道。然而王导挺身而出,确实让混乱的朝堂恢复了些许秩序。一车又一车兵械,运上了楼船。为最后一战准备。建邺压根没有城郭,宫墙也低矮可怜。一旦敌人过了江口防线,谁也逃不脱。这拼死一战,竟然也有了些萧瑟气势。
身披战甲,王导前来向天子告别。年仅六岁的幼帝两眼含泪,拉着王导的衣袖不放:“太傅不能去。朕要太傅陪着……”
王导双目也垂下泪水,轻轻握住了天子的小手:“陛下勿忧。臣愿为陛下扫平险阻,还陛下一生安泰。”
退后一步,他跪倒在天子面前,行了稽首大礼。随后,王导起身整整衣袍,头也不回走出了皇宫。
然而就在王导登上帅舰,水军扬帆待发时,一封急报送在了案前。王敦被属下谋害,献首级于赵军。全军大溃。
濡须口距离建邺还有多远?就算胜了这一场,他们还能逃过赵军追兵吗?
王导不动神色的叠起了军报,下令关押信使,封锁消息。舰船依照原定计划,驶出了水寨。
站在船头的望楼上,冬日的江风吹来,让人遍体生寒。一名僚属低声问道:“太傅何必出征?只要献降,自有活路……”
“伪汉刘乂存了一条活路,其他匈奴贵人呢?”手抚在围栏之上,王导极目远眺,望向前方密密麻麻的水阵。赵军又有船只通过了邗沟,难怪能彻底打垮京口防备。
“那是伪汉!太傅可是大晋百官之首!是江左第一人!”那僚属不由辩道。
“一样的。”王导轻笑一声。
大赵立国时,就未曾承认司马睿的正统身份。谋害幼帝一说,其实并非谣言。因为这个宝座,他们又岂止害了一个天子?
现在,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若是投降,旁人都有活路。唯独推司马睿上位的自己和王敦,必然要死。而两人的死,会让琅琊王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了野心,为了家业,他的双手已经同阿兄一样,染满了血污。现在,是用这一腔热血,洗掉污迹的时候了。
他不会活着回到建邺。同样,那些不愿降赵,负隅顽抗之辈,也都会死在这场防御战中。等到赵军入城,没人有会想着出逃,只会拱手把天子奉上。一个六岁的娃娃,会让赵国那圣君忌惮吗?恐怕不会。司马晞将在洛阳城中,度过他的余生,安稳无忧。
这是他欠先帝的,也是他欠王氏的。一个效死的忠臣,足能让敌人尊敬。琅琊王氏可能会失去往昔辉煌,却不会覆灭。他和堂兄的死,就是其他王氏子弟的保命之符。
他曾真的相信,自己能和阿兄一起,助先帝一匡九州,解万民倒悬……
眼底闪过一丝遗憾,王导依旧站得笔直,犹若傲雪青松。朔风猎猎,扯动了系在肩头的大氅。
战鼓擂响。
江东水师再次出战,与赵军展开较量。然而军心涣散,敌我悬殊。缠斗两日后,帅舰被敌军击沉。王导身死,水军大溃。
五日后,建邺敞开了城门,迎入赵军。晋天子降,国灭。
※※※※※※※※※※※※※※※※※※※※
历史上,王敦是病死的,养子秘不发丧。乱军平定后,他尸首被砍了脑袋。
王导则辅佐三任皇帝,以丞相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