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274章
  凤凰八年时至谷雨, 周氏女适大司马,司马府为此三日不省公事。成府则一整个春日皆为大司马新婚筹备,前后忙碌不堪,此刻所有事了, 整座府邸终安静下来, 浑圆的日头已坠入西山,成去非暗暗舒出一口气,新妇正值二八年华,体备幽闲,性情温良,成去非虽于新妇无多少情愫可言,却也不曾轻慢,新婚燕尔, 也可谓良缘一段。
  待膳食备齐之际, 他仍来到新居所,陪新妇周令华一同坐了,唤她乳名道:“阿光, 有些事, 我想先讲清楚。”阿光脸微微一红,作出安然聆听的神态。她自幼知大司马其人, 他的很多事,她待字闺中时便耳熟能详, 如今真正嫁入成府, 他待自己虽礼遇有加, 却总觉缺些什么,到底缺的是什么,因阿光自己乃初为新妇,到底年幼,也是不甚清楚的。
  “平日公府政务冗繁,不得空闲时,我怕是回不来,你无须等我,该做什么看着做,明白了么?”他虽温言相告,面上却是冷清,阿光依顺而应,等他开始用饭,方举箸同吃,一面又不忘暗暗察言观色,半日过去,见他只是专心饮食,却仍不敢放松,直至他将碗箸放回案上,就着婢子端来的器具漱口净手,取出帕子擦拭嘴角,阿光心底紧张更甚,思及昨夜的事情,他指尖解除自己衣襟那一刻的战栗似又顺着肌肤而起。
  “阿光,你怕我么?”成去非见她神色有异,一笑问道,阿光一时片刻难能摸清他性情,只恭谨答道:“妾同大公子是夫妻,妾当敬您爱您,不该言怕。”
  成去非看她虽年幼,却也自有几分镇定神采,遂道:“我听闻你在闺中十分懂事,如此便好,日后我不在,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可请教二夫人。”
  “夫君的吩咐,妾知道了。”阿光见他起身,不知何意,便也跟着起来,成去非思想片刻方又启口:“你未来之前,殿下的事想必也有所耳闻,我家中如今只有一位娘子,她长你几岁,身子羸弱,平素也不太出来,你倘是见了便客气两句,见不到也不要有意去寻,她喜安静。”
  阿光倒也知那贺娘子原是随殿下来的,殿下虽已不在,大司马却将那贺娘子留下,可见当是有些情意的,阿光心底掠过微许的怅然,那是女子的本能使然,她尚不是很清楚,却知这样的心境绝不宜在夫君前流露,这不是她教养所在,便朝成去非露出极合宜的笑容来:
  “妾记下了。”
  成去非点头道:“我明日便回公府,这几日你也劳累,早些安置罢。”说着走出园子,树间夜云如霞,满月如箕,春风又是一度,他隐约还可望见飘飞不坠的杨花,立了片刻,方往木叶阁来。
  自去岁琬宁滑胎,她身子便坏下去,可谓每况愈下,无论如何滋补,也不复往日精神,直到开春方略有好转,寒食前后倒春寒,又病了一场,镇日卧于床上,混沌间觉世间只余她一残缺病躯,她执意从橘园仍搬回木叶阁来,更觉天地寂寥无人,病得糊涂许多,直到这两日回暖,身子才渐渐有了几分力气。
  她撑起身子扶案在窗下坐了,不肯任何人相帮,自己挽了衣袖,细细研起墨来,窗口顺风而来甘凛芬芳,月光跟着移来,花影、月影、树影皆落在一角麻纸边,琬宁慢慢取出字帖,正欲落笔的一刻,豆大的泪珠却是先坠,那墨滴则因主人久久不动,渐渐同泪混作一处,她不由伸出手想去擦拭,却又止住了,左手转而去扶额,右手仍在纸上悬空支着,她想起幼时的自己,也是春日,偶尔失神,只顾爱看窗前雀儿吵闹拌嘴,手底的字蘸着墨一塌糊涂……想到这,她嘴角便微微动了动,笑意稀薄如黄昏最后一抹天光,如此短,就谢在唇畔了。
  她是回不到那一刻了,琬宁痴痴看着手底狼藉,只觉这一腔悲辛夹杂着记忆中虚幻的甜蜜,是没有尽头可言的。倘是没有这后来的事便好了,倘是没有便好了,她开始恍惚,倘是没有最开始的一夜,她大可缩在这片小小的天地中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思念,从容不迫地思念,没有半分企图,没有半分希冀,像一朵幽谷自开自落的花,他无须知晓,无须回应……亦或者,她同阮家的人一同死在嘉平三十年,是不是更好?她永远都是家人爱护的小姑娘,每一样事皆甜美且凄凉……
  “娘子,大公子来看您了。”四儿来到她身边柔声提醒,琬宁一时无话,并未抬首,随即低低吩咐:“四儿姊姊,劳你告诉大公子,容我换件衣裳。”
  四儿不无忧愁地望着她被烛光剪裁的单薄身影,贺娘子自去岁失胎后,愈发寂静,起伏举止,无声无息,虽也如以往般素爱掉泪,却只肯躲于人后,人前反倒比以往多流露出几分生意来,每每见大公子,无不笑颜应对,竟是再未流过一滴泪的。
  果然,琬宁命她给自己装饰一新,胭脂掩去她因病而显的苍白,烛光里的花钿平添她几分俏丽,琬宁对着镜中人微微展颜,那双颊的桃花红晕,看上去,确不像是泪意所致,她似是满足自己所表露的外相,这方缓缓起身,来到外室,朝等候有时的成去非施礼。
  她此刻的确掩饰极佳,并无病人的半分憔悴,唯独身形清瘦似梅。成去非见她如此装扮,似也是习以为常,淡淡一笑:“我这几日忙,未能来看你,你可好些了?”
  琬宁莞尔,替他一面置茶,一面答道:“好多了,谢大公子挂怀。”说着将茶奉上,坐于他身侧,略示歉然,“我因在病中,还未能给夫人见礼,大公子勿怪。”
  成去非静静看着她,似要辨她心思,却蓦地发觉,第一回发觉,他的小娘子,他向来娇怯脆弱如斯的小娘子不知几时已沉静至此,言辞间情绪敛得再无端倪可寻。
  她语调确是平静,无尤无怨,亦无悲无喜,倘不是她那双含情双目仍是旧日模样,远山凝愁的眉宇仍是旧日模样,他几乎疑心自己是否听错。
  “待你好了再过去也不迟,”他顿了半日方开口,一时竟再也寻不到话,只得问道,“你方才在阁内做什么?”
  琬宁笑道:“翻几页书,本想再写几个字的,不巧大公子来了。”
  “这么说,是我叨扰你了,”成去非略一笑道,“你身子刚见好,还是静养为宜,费心费力的事少做。”
  “好,”琬宁抿了抿发,“大公子这几日定当也累了,”她温柔看着他,“不如早些回去歇息。”
  成去非闻言不语,摩挲着茶盏,只是低笑一声,似含讥讽,似含怜悯,虽短促须臾而逝,琬宁却听得微微色变,佯做不知,仍只是好声相劝:“病人的屋子总归气息不好,大公子……”
  他抬首看她,琬宁余下的话登时顿住,那目中是她向来看不懂缘由的冷淡,她静待他发难,成去非却站起身来,往阁内一面走去,一面道:“我正巧也想写字,你不是要写的么?一起写罢。”
  琬宁知拗不过他,稍稍驻足,往他新居方向望了望,她知那亦有人相盼,她断然不会因自己让那人承受寂寞煎熬,那也非她教养所在,她所受教养,不过忠贞,不过清洁,不过仁者爱人,不过成人之美,向来与己无关。
  纸上泪痕已干,留下凸凹不平的一小处,昭昭在目,琬宁不动声色将那纸换掉,重新铺纸研墨,一切备毕,方把笔递给他:“大公子想写什么?”
  成去非却不接,问道:“你方才想写什么?”
  琬宁心间陡地难过起来,浅浅一笑:“并没有特别想写的,写什么都好。”
  “那你就写一句,”成去非近了近身,“我再给你续一句。”
  月色如银,流水一样漫在笔端纸间,琬宁怔怔看着那月光,思绪纷乱,成去非见她失神不语,遂俯下身来,握住她手拿起那狼毫,沉声道:“你不是最喜这月光么?不是最喜听蝈蝈叫么?你看,这月光是有的,窗下草丛里的蝈蝈也是有的……”他一面低语,一面带她写下一行字来: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是否应景?”他慢慢松开她手,笑道,“今晚月色很好,你还记不记得我从并州回来的那个晚上,也是有月色的?”
  琬宁仍被他困在胸前,两人彼此并不能见彼此的神情,他的声音也如昔般寻常,不是暖如春月,是秋月如霜。
  他轻轻扳过她身子,并没有如所料般见到他太过熟知也太过笃定的泪水,那双情目中并没有泪水。
  “琬宁,”他偏过头,目光垂落到纸上文字,“你可知道,我没同他人说起过并州的月色。”他本还是有后续的,比如他也不会再执哪个女子的手写下这样的一句话,比如他也曾真正想过要带一个人去并州,看看迥异江南的一方天地。
  但此刻唯独有月光而已。
  他心头存的也唯独亏欠而已,虽然他也曾动容一个女子的勇气与痴心——那样的勇气与痴心,在他这里并不能求完满。
  就好比此刻,在他犹疑着余话是否说与眼前人听时,外头急骤的叩门声响起,他听见赵器声音的那一刻,彻底松开了她。
  第275章
  琬宁不放心, 随他至门口,听得赵器压低了嗓音急道:“大公子,会稽似是出了事,逃来个亲卫, 请您移步听事!”
  她心头突突直跳, 知道会稽有他母亲那边的亲族,亦是国朝仰赖所在重郡。成去非亦是一惊,却只是吩咐赵器道:“我这就过去,你先到那里候着。”
  说着转过身,捉住琬宁微微发颤的手,抚慰道:“不要因我的事再损精神,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我都会担着, 也担得起, ”他忽笑了笑,“信不过我么?”
  琬宁怔怔望他片刻,方抽出手轻轻攀在他领口, 为他稍作整理, 心神渐定,目中已换作勉励之意, 她含笑点了点头:“疾风知劲草,我信得过大公子, 您快些去罢。”
  她移去双手, 目送他出门, 成去非下阶时又回首看她一眼:“琬宁,待此事过了,我会来告诉你的,你自己多留心饮食睡眠。”琬宁鼻翼微微作酸,无声朝他颔首示意,成去非这方疾步往听事去了。
  听事里那亲卫正包扎伤口,赵器见成去非进得门来,一把托起亲卫迅速在他耳畔道了句:“这便是大司马!”亲卫闻言往前跨了两步,身子一软,跪地道:“小人见过大司马!”成去非见他虽负伤一身挂满了污腻,口齿却还清楚,遂摆手示意他起身:“到底怎么回事?”
  亲卫不肯起身,仍跪地回话,头却深深垂了下去:“回大司马,会稽郡已被流寇攻破,内史他,内史他被流寇杀了!”亲卫声音不觉走样,成去非心头一震,大惊道:“你说什么?”
  “小人是说,”亲卫咬了咬牙,“会稽流寇作乱,内史被杀,整个会稽一片大乱,小人九死一生方得逃生前来求救!”
  成去非听得一阵目眩,扶案坐定了,方沉沉望着亲卫道:“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么?”亲卫两肩颤了一颤,好似成去非的话一下勾到痛处,方才勉力支撑的镇定倏地失了踪影,整个人坍塌下来。
  “回大司马,流寇是自海上来,从上虞县登岸,杀了上虞县令,方朝会稽攻来……”亲卫肩头直抖,还欲再继续说下去,成去非扬手止住了他,疑道:“从海上来?”他脑中闪过些石启的只言片语,不禁问道,“是凤凰六年吴县民变逃窜掉的那些流寇?”
  亲卫不想大司马即刻打通此事前后勾连,只木木颔首:“是,那马休正是当初吴县流民起事的头目。”成去非警觉,立刻又问道:“既是从上虞登岸,杀了县令,事态至此,会稽府衙难道事先一点风声未得?”
  尾音陡然严厉,亲卫机灵灵打了个寒颤,以头抢地道:“小人不敢隐瞒实情,内史是知道此事的,各属官佐吏也纷纷劝其应当机立断,出兵阻截,以免酿出更大祸事,可众人劝不住内史,内史只说已请来仙人,会借与他阴兵,把守各处险要,让我等勿庸人自扰,属官兵士们等不来他下令,便四下逃命去了,直到那马休率众攻破郡府,内史不信匪首会杀他,不肯离去,言他二人皆天师道子弟,便是同门,断无同门自相残杀的道理,却不知那马休残暴无道,最终将内史,和几位公子皆杀害于府衙……”亲卫说到此,悲从中来,不由哽咽,遮袖抹了抹泪,方抽搭继续道,“夫人同几位姑娘也……小人不忍说……”一语未了,想起当日那惨无人寰场景,一面恨不能将那一个个剥皮抽筋,一面泪又流个不住。
  成去非自懂他话中深意,手指已攥得泛白,赵器见他如此,知是已怒到极处,这半日闻亲卫陈词,亦是又惊又怒,一时也紧锁着眉头立在一旁暗咬牙关。
  “现下是什么光景?”成去非脸色已难看得紧,高耸的眉峰迫着双目,亲卫见他目中隐约布了层赤红,只觉五内俱凉,没由来得一阵发怵,哆哆嗦嗦挤出话来:“因他攻陷了郡府,临近几县百姓纷纷仿效,只拿着农器便屠杀起府衙官吏来,马休一呼百应,已集聚了几万之众,那信徒深信所谓杀人可登仙境等蛊词,杀起官兵来毫不手软,小人听闻,他已放出风声,下一步便要往建康攻来……”
  成去非闻言好半日方冷笑两声,目中闪过一道郁到极处的光,又问道:“难道百姓就都受了他的蛊惑?”
  亲卫摇头道:“也有不从的,但凡不从者,马休便命人将其一家老幼杀尽,连刚出生的婴孩且都不愿放过,直挑刺而死,或就地摔死,”说着情绪忽地失控,呜咽哭诉,“大司马不知,马休已自封征东将军,流寇所到之处,不仅胁迫府衙承认他们一众流寇是为长生人,且将各府衙官吏皆剁成了肉糜,逼□□儿当面吃掉,谁倘是敢抗命不从,便要遭肢解分尸!那些百姓日渐习惯,也学得流寇只管烧杀抢掠,凶悍异常,已是无人可阻,小人全家皆被屠戮……”
  听事内回荡着亲卫终再无可抑制的阵阵哀号,成去非如被裂雷击中,久久不能回神,不知坐了多久,方缓缓问了句:
  “你可有我外祖母一家消息?”
  亲卫抽噎拭泪答话:“小人未曾亲眼见,只是听闻老夫人率一众奴仆临危不惧,竟杀出城去,可惜去向不明。”成去非略点了点头,“马休其人,你可了解?”亲卫想了想,应道:“他乃寒庶出身,不过据说祖上乃北方大族,渡江后方没落不显,曾有个哥哥在中枢做过御史,不知出于何故,早被中枢责令解职,听闻因此抑郁而终,便引得这马休十分忌恨,他本就因家族破败而不满,结交了好一众心怀怨怼的寒庶子弟,就此撺掇起百姓生乱起事,几载便弄得连天匝地。”
  这话似曾相识,成去非略略一想,方忆及石启时曾提及,彼时他听过未有暇细究,此刻认真思量片刻,终记起一个还算相熟的名字来,心底一动,问道:
  “他那哥哥可是唤作马儒?”
  亲卫点头道:“正是叫这个名字。”
  成去非再思想起前事,不免唏嘘,谁又能料到当初童谣一事竟伏此祸患?马儒终是得罪了他们,身处庙堂之高的他们,也自有最简易的法子,就此将一切敢于撕破脸面者驱逐,成去非深知自己也是“他们”一员,如今眼前这一厂人风暴的背后,不仅仅止步于官民,更在士庶之间,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似有所悟地略略颔首,继而吩咐赵器道:
  “你先带他安置了,随后来见我。”
  赵器不安觑了他一眼,见他垂了眼睑,神情已不可窥得,遂悄悄扶起亲兵,先行退下。
  一发不可牵,可已有无数只手将此牵动,江南负重太深,他们的确得罪百姓太深,也得罪寒庶太深,他们自不会将对手放于眼中,然年轻的大司马却已敏锐嗅出不测之渊的杀机,可叹可惜者,这份敏锐,年轻的大司马仍遗恨自己依然晚了一步,是故,乱局便也只是静待年轻的大司马不得不逆流而破。
  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
  遂待那两人方走出门外,成去非猛得抬手将几上茶盏扫落至地,摔得一地宛如碎冰,他缓缓起身,瞧着那满目的狼藉,抬手扶了扶额头,眉头已绞索至一处。
  三吴久无战事,府衙无从应付不难想象,可这一回,流寇到底借何事生乱,又是如何做到星火燎原,缘何可在短时间内竟汇聚上万之众,公然同官家对抗,仍是谜团,倘再深想,亦有可怖之处。
  唯一可确定者,不过凤凰六年吴县民变所埋隐患成真,他无暇再去愤怒于会稽府衙的麻痹无能,或是悲恸于亲人的惨遭屠戮,流寇已渐成气候,鸮鸣鼠暴者,中枢当于此刻快刀斩乱麻,一击毙之,置其于死地以绝后患……成去非于案前沉思有时,随即举步出了听事,一面走一面吩咐门外家奴:
  “让赵器来我书房。”
  他进得书房,走至书案前,面色依旧阴沉,酝酿片刻,方坐定执笔。赵器安排妥当后得了话慌慌往书房赶来,见他已于烛台前忙于书函,遂垂目静候一旁。
  “这封信送给京口秦将军。”成去非也不抬首,手底挥毫极快,赵器闻言,面上一怔,似是不解,成去非自顾道:
  “方才你也都听见了,马休这是等着和中枢谈条件,他能借天师道之手聚众转瞬间就掀这么大风浪,确有本事,中枢不能掉以轻心,”他面色愈发凝重,“凤凰六年到如今,不到两载的时间,他便敢卷土重来,且威势更壮,如今欲要与中枢抗衡,公然挑衅,野心昭昭,非府兵不能降也。”
  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
  这正是当日大司马所言。
  赵器渐渐会意,东堂事后,京口驻扎了一部北徐州府兵,其领兵者正是流民帅秦滔,此支府兵招募者皆乃当初因西北战事南下而来的劲勇流民,这些人不是父子兄弟,便是同乡同党,凝聚如铁,战场上死不旋踵,杀人如麻,绝非中枢所控军队可比,大司马手中虽也有并州铁骑,可惜鞭长莫及,眼下事态紧迫,倘欲要胜券在握,京口府兵确是不二之选。
  “你多带几人,务必要快,现在就去。”成去非落了对方一眼便可识别的私印,封好火漆,递与赵器,正色道,“挑最好的马,你快了,秦将军方能发兵发的快。”
  赵器领命而去,成去非有静坐半晌,方起身唤来两干练家奴,吩咐道:“你二人,苍奴去东府将兄长请来,告诉他有要事相商;阿元你去竹巷陈肃陈巡使家中……”说着方想起凤凰八年巡行已始,陈肃奉命正是往丹阳郡底下各县去的,遂改口道,“阿元你带两人去丹阳府见石子先,让他告诉陈肃,明日马上来公府见我,倘是我退朝晚了,就让他等着。”
  苍奴的差事倒不难,阿元却难免错愕,他二人虽常跟赵器做事,一众常往家中公府来的官吏,也算相熟,但此刻往丹阳府衙赶,要如何寻得石子先?成去非似知他疑心所在,一面给他名刺,一面道:“石子先就住在府衙后院,敲不开门,砸也得给我砸开,记住了么?”阿元忙点头应了,将名刺置于袖管,匆忙奔了出去。
  书房内四下寂寂,月光都已黯淡,唯窗底草虫间或发声,成去非饮了半盏碧色残茶,一线凉意入喉,舒缓些许燥意,他缓缓阖目揉着两处太阳,再睁眼时,方发觉有人影竟立于门扉之间,他不由踱步走出,一看竟是琬宁,略惊讶问道:
  “你怎么还不歇息?这都什么时辰了?”
  琬宁定定望着他:“我本要睡了的,见您书房还亮着灯火,”她微一低首,“便过来看一看。”成去非知她是怀据心事,定时刻往这里相查的,叹气道:“我方才不是说了,天大的事我也自会担着,你身子刚有起色,这又是何苦?”他虽责备,却还是上前扶住她双肩,一笑宽她心,“并无多大的事,稍后我还有客人要见,等我见完客人,再去找你可好?”
  “不,”琬宁低声道,早已瞥到的一地碎片,仍在她余光中闪着不规整的锋利,“既无多大事,我便要去歇息了,我如今睡眠浅,好不易睡着,不想人再有动静。”
  成去非微蹙了蹙眉,一闪而过,本有话要讲,却因心中了然随即松手,笑道:“也好。”
  他站在廊下目送她离去,眉头方又不觉微微动了一动,过后他仍回室内,于烛光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直到家奴气喘进门回话,方道:“快请进来。”
  第276章
  巡行使陈肃被丹阳尹从睡梦中捞起时, 正值四更天,惺忪嘈杂间陈肃以为遇了贼人,心下大慌登时清醒,待看清来人, 过问时辰, 不禁望着石启苦笑道:“四更贼,五更鸡,府君何时做了贼?我这里囊匣如洗,府君要两手空空而归了。”石启则充满忧戚地看着他:“我不跟你说笑,此刻来是有正经事,大司马要你明日速去公府一趟,”说着凑近一步,肘子捣了下陈肃, “子雍兄, 你给我句实话,你是不是哪样差事办砸了,大司马半夜都要寻你问罪?”
  陈肃愣怔好半晌方回神抓了石启手臂:“何人来给府君传的话?”石启指了指立于身后的阿元:“是这位。”陈肃忙向阿元打探道:“敢问可是会稽出了事?”阿元摇摇头:“出没出事小人不知, 不过府里来了个一身挂彩的亲卫, 却正是从会稽来的。”
  “某真的招祸了!”陈肃不由长叹一声,连连顿足, 不迭着履便要往外奔去,石启忙道:“子雍兄, 鞋!”陈肃面上一红, 只得折身回来整理仪容, 石启见状奇道:“子雍兄,你说你一个巡行使能招多大的祸事?”陈肃全然一副了无心情的模样,因来丹阳有段时日,同石启十分相投,平日里任凭石启跟他玩笑浑话,此刻只是叹气摇首:“府君莫要打趣我了,倘是白日有暇,还是给某备上一口薄皮棺木等着吧!”
  石启本也知此刻大司马寻人定是要紧事,见陈肃如此紧张意欲说笑缓他情绪,不料他郑重说出这么一句丧气话,遂复又正经劝道:“子雍兄严重了,眼下还不知道会稽到底出了什么事,即便真有事,你也不过是个失察的罪名,真正要担责的是自然是会稽的一众长官,放心,你绝不至罪不胜诛的田地,大司马也绝不会滥罚无辜。”陈肃无奈一笑,“府君不知这内情,”他望着外面依旧黝黑的一片天色,拍了拍石启的肩头,“我倘是还能回得来,再和府君细说吧!”
  中枢尚未接到会稽奏报,大司马遂一面命人再去探查,一面将那亲卫带入大殿直奏,顿时引得朝堂哗然一片,群臣自作几派,或曰此事突发实在怪异,定要溯本清源,审察内情;或曰草芥小贼,竟敢借机生乱,谋反闹事,窥伺神器,天子当立遣人平叛,以安社稷,半日内又就何人平叛争议不休,英奴听得烦恼,瞟了一眼成去非,却最终看向中书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