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以货易货
  董卓这样的性格,在内地一笔吏且不如,但在边地,这就是一呼百应的豪杰。
  就是有董卓,董氏才真正扎根雍凉,希望成为累世豪族将门,良田广陌,奴仆成群。
  可凉州出事了。
  本是大粮仓的河套,居然大饥。
  非但羌人反了,氐人反了,南匈奴的反了,屯田的反了,凉州的平民反了,义军烽起,连边军都吃不住了。
  这就是董家与北盟交往的契机,买粮。
  董家钱粮事是董卓的兄长董擢管,其侄亲卫统领董璜,就是其兄董擢独子,早与李轩见过,就是押送财帛到幽州买粮,又结识了北盟一干人等。
  可这笔买粮钱,北盟最终没收,李轩提了一个解决方案。
  那就是为避免损耗过大,由并州粮库调粮入雍凉,并州的粮库缺口,则由幽州补齐。
  雍凉入库多少粮,以幽州本地粮价计价,与北盟结算即可。
  但不要五铢,以雍凉本地的棉花,羊毛,马匹偿还,同以雍凉本地收购价格计。
  同样,物资到达幽州,北盟接收多少,算多少。与粮草一样,中间的损耗,是对方的事。
  北盟做贸易,力求的是循环,要的产能提升,找的是物质叠加的复合增长率,不是“货币”这一单一“商品”数量的增长。
  北盟内部的生产与消费天枰,要的就是物质生产与消费的两头一起提升,单一头提升天枰结构是要失衡的。
  一旦对外,就又变成了一个“生产消费”与“消费生产”天枰,凉州如果只有对幽州的消费,而无产出,这块“消费市场”最终就会萎缩殆尽,荒漠化。
  要保持这一市场的消费持续增加,不是攫取短期超额利润,那是短期不良收益,而是要“返水”回去。
  通过持续加大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10的方式,加大其可扩大投资与购买力10,再用高附加值产品,把生产增加值中的2留在幽州。
  幽州再用2中的1,为凉州再加大10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内外,城乡,各个区域化市场,产品,工农业之间,内部市场都可以分割天枰。工农业剪刀差嘛,第四国际托洛茨基与布哈林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全称是工农业“贸易”剪刀差,主要是“贸易”而不是“工农业”,有阿尔都塞与卢卡契两个分支。
  就是从大航海时代,本土与殖民地的天枰结构来的。
  只不过鹦鹉学经,很容易走调,只会剥削“消费市场”,不知道“返水”,不知道在消费市创造“生产与消费复合增长”,那基本上剪谁,就把谁剪死去逑。
  剪乡村,乡村就会被剪破败,剪殖民地,殖民地就会被剪的始终保持原始状态,剪农业就会把农民剪的困苦不堪,能把种粮的农民剪到饿死。
  对内剪的好就是英,荷,瑞,德,把童工当女人,把女人当男人,把男人当牲口。血腥剪刀,毫不留情,但不耽误把自家臣民剪成这颗星球最富裕的子民。
  土著倒是不剥削,整天载歌载舞。没有剥削的社会?原始社会呗。
  对外剪的差就是法式剪法,把土著剪成土著。剪的好就是英式剪法,能剪出来一个个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等。
  其次是西葡式剪法,不创造消费市场的生产,只持续加大种植园等初级原材料供应,同样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只不过会摧毁本土天枰。外部消费市场一丢,另一个天枰也没了,那就全完了。
  两千年后向一般人解释天枰什么的都是无用功,恰如两千年后的人该看不懂管仲的观山海,专卖制度,还是看不懂一样。
  中央银行与限制外币流通,实际就是“货币专卖制度”,一模一样的架构。
  在这一时代,要跟雍凉的军阀,解释什么货物对冲与天枰架构,就更困难了,
  并州粮入凉州,幽州粮补并州,就是最“简约”的货物对冲,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节约成本,降低损耗。
  简约而不简单。
  董擢惊为天人,立刻呼唤董胖,董卓一听这一解决方案,狂喜。
  本来三边州惨的都是一个德行,特产就是兵,马,粮,地。
  结果,凉州最惨,居然粮都缺了。只能拿本就不富裕的财帛,买救命粮。没粮别说安抚地方人心,自家军队都得垮。
  明知隔州从幽州买粮损耗大,也只能认,谁让幽州粮最丰最便宜呢。
  可没想到,居然还有并州粮调凉州,幽州粮补并州的邪招儿。
  这招高啊,董卓大喜,更让他欢喜的是,棉花,羊毛,在雍凉就是个屁,特别是羊毛,谁要这个?马匹幽州,并州,凉州都不缺,只是马种不同。
  幽并多匈奴马,也就是“蒙古马”,而凉州河套,有河套马,曲马,大宛马,西域马。耐力不见得有匈奴马好,但短途冲刺的西域马,拉火车的重挽马,耕田驾车的役马,马种多样性比幽州强。
  对外从幽州收粮,朝雍凉内散粮。对内收购雍凉地区棉花,羊毛,马匹,朝幽州外输,这一来一往一旦为董家掌握,那就不是生意的事了。
  对北盟来讲,大宗棉花的购入,羊毛,马匹的多渠道,同样重要。
  不能跟草原诸部,凉州等单一势力一敌对,原材料就断,纺织业就要停摆,那可不行。
  至此,在共同利益的推动下,雍凉董卓与幽燕北盟,结成了战略级合作伙伴。
  田畴族兄田景,甚至成为了以董卓为主的雍凉军团主薄。
  因为“以货易货”一旦超过两个品种互换,军阀就懵了。
  而计价与结算都是需要“锚”的,一旦锚错损失会非常惨重,董家正派人在北盟委培呢。
  与田畴族兄田景一样,凉州将门子,名声不彰的无名之辈“贾诩”,成为了北盟的“主薄”,专一负责雍凉与幽燕贸易事。
  可就是由于幽凉的贸易,又出现了一个让两家极其恼火的对象,那就是三边叛徒“并州”。狗日的居然两边拿好处,狂收过路费。
  而并州负责统计物资损耗的主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李轩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诧异到恍惚。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吕奉先,居然是个文官小吏,正在并州干主薄呢,收过路费收个不亦说乎。
  “谁还没个马瘦毛长的时候?”
  李轩为董胖添酒,一脸的笑嘻嘻,“董公放心赴洛受审,只会加官进爵,绝无加罪之理。”
  “喔?”
  董卓的罪名是死罪减一等,比卢植的罪还重,身为当事人,不免心中惴惴,拖着不想走,就是想拖到广宗破了有个转圜的余地。
  能减罪已是万幸,何来败军反而加官进爵?
  他又对李轩之诡极为佩服,闻之不免精神一震,夺过酒壶就为李轩斟满一盏,“小仙何出此言?”
  “若是治世,董公仗打成这德行,怕是一入洛小命是悬了。”
  李轩笑呵呵的举酒盏与董胖碰了一个,饮了口一抹嘴,放下酒盏道,“可时下雍凉闹成那个鬼德行,以董公在当地羌人中的名望。若是连董公这样的英雄都治罪,拿《孝经》平叛的却任刺史。羌人只会越发小觑朝廷,越发离心。”
  顿了顿,又道,“反之,雍凉闹的越大,才越需要董公这样的人出山,安抚当地,收拾残局呀。”
  董卓一愣,又是一恍然,继而大眼珠子转了转,低声道:“小仙的意思是。”
  “我意思并州老这么卡咱中间。”
  李轩点到即止,立马换了个话题,“您就算出来了,丁原那个老匹夫的过路费,总赖不掉吧?”
  “呸。”
  一提丁原,董卓也是斜脸啐了口吐沫,一脸的便秘神色:“一个县吏,大字不识一个,他是怎么当上并州刺史的?陈粮算新粮,损耗加三成,我都由他。可他连我凉州棉花,羊毛,牛羊皮都损耗三成,又添到并州货物发卖幽州,这他娘不是贼么?”
  “照我说,待董公出来。”
  李轩端起酒壶又为董卓斟满,“咱联手给他一下狠的算了,并州在册不过四十万口,一县之口,吃我两州之栗,这硕鼠不早宰,迟早变老鼠精。”
  董卓不上当,对面前之人挖坑的怪癖早有耳闻,嘿嘿一乐:“小仙究竟要做什么,何不直说?”
  “我意思这匹夫不足为虑,既然他收了黑钱,不如让他背下黑锅。”
  李轩嘻嘻一笑,“雍凉之乱,难止,这股气不泄出来,强压还是要炸。既然要宣泄,与其南下入寇三辅,惊扰京畿。不若引羌人,氐人,各路义军东进并州,寇塞内南匈奴去吧。”
  说着,又是一笑,“反正并州就那几十万人,地方又够大,足够折腾了。”
  董卓眼中的讶色一闪而逝,想了想,沉声问:“老夫的脑袋,怕是猜不透小仙之所图了。”
  “我直接给董公交底就是。”
  李轩用刀插着个羊蛋塞进了嘴里,边咀嚼边道,“中联储董公是知道的,还有北地豪族共同参股的商行票号,要转运各州粮秣,要在各郡设点。关中繁华之地,能不折腾,就不折腾,影响生意,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