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至于与泰国相连,两面临海、地形狭窄的马来亚半岛,对于英国人来说,只能做牵制性的抵抗。因为日本人在东亚有着强大的,高居世界第三的海军舰队。一旦从马来亚半岛任何地点登陆,都将会对马来亚的守军形成致命的威胁。
也正是这个原因,韦维尔上将坚持将原本调往香港的一个加拿大旅调往新加坡,以增强这个东方直布罗陀的防御力量。而不是同意那位即将调离的东南亚英军总司令,按照首相的要求,将这个加拿大旅调往香港。
第1524章 退而求次的韦维尔
作为一名资深的英国现役陆军上将,韦维尔很清楚。一旦战争爆发,与中国内地日占区山水相连,整体防御远不如英国苦心经营多年的新加坡坚固。甚至本岛连淡水都无法满足自身需要,又在日本海军驻中国舰队直接炮口之下的香港,是根本就不可能守住的。
在他看来,向那里调集多少军队都是白费事。他坚持不仅不能继续增加驻香港的兵力,甚至现在英军在香港的那点可怜的军队,他也想要调出。将香港这个根本无防御希望的港口,宣布为不设防城市。
对于他来说,认为大英帝国在东方最应该做的,就是集中有限的兵力,特别是他认为受过全部严格军事训练,目前极为宝贵的白人军队,集中保卫新加坡和印度,这两个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根本之地。
当然如果与重庆政府关系只是维持表面,实际上并不归属重庆政府管辖,维持着事实上独立状态的抗联同意出兵,那自然是最好的。在英国人看来,这不单单是战略上有着极大的益处,就是在其他的某些方面也好处多多。
让中国人替他们在马来亚半岛以及缅甸,替他们挡住日军的攻势。而英军则可以收缩在东南亚以及南亚次大陆有限的精锐兵力,集中保卫新加坡与印度,这自然是上上大吉。这样英军在马来半岛连牵制性防御的兵力,都可以节省下来,用到最关键的地方去。
在考察完毕抗联的真实战斗力之后韦维尔上将认为,这支抗联的战斗力这么强,如果再加上英军提供的坦克,以及空中和海上支援,未必不能真正的守住马来半岛。毕竟那里虽说到处都可以被日本海军利用为登陆基地,但是地形狭窄,到处都是难以穿行的热带雨林,也有利于防守。
海军部已经决定调集英国最新式,也是最强大的两艘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以及无敌号航空母舰来东南亚增援。这几艘强大的新式战舰,虽然无法在已经成为日本海军内海的中国沿海活动。但是完全可以在未来马来半岛防御战,以及保卫新加坡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
面对着这几艘英国海军最强大军舰的威胁,日本海军即便是想要实施登陆作战,也势必要顾忌再三,完全放弃登陆马来半岛的企图也不是不可能。有着强大海军的支援,再加上抗联的战斗力,那么守住马来半岛,也并不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嘴上虽然一直在宣传放弃马来半岛,但是在内心之中,韦维尔上将并不希望真正的放弃马来半岛。毕竟作为一个海岛的新加坡,无任何的战略纵深。如果能守住马来半岛,对于他来说自然是首选。只是这个前提,是抗联同意出兵东南亚。
所以对于手中精锐力量并不多的韦维尔上将来说,对抗联同意这个英国这个要求还是很希望的。但是在莫斯科接到皮尔逊转告,抗联无法按照他们要求出兵东南亚的答复之后,韦维尔上将便考虑到了英国应该做的后续动作。
他在莫斯科便已经与首相,以及当时在莫斯科的外交大臣商议过。韦维尔上将还是希望能够只在香港和马来亚半岛做象征性的抵抗,在马来亚做延迟性的抵抗,集中有限兵力守卫新加坡和印度。
只是对于他的这个建议,首相却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位性格固执的首相,坚持认为比他们缺乏装备的政府军,更加缺乏现代化装备北方中国人,是抵御不住大英帝国提供他们渴望的现代化装备诱惑的。
如果大英帝国能够以提供一批坦克和飞机作为诱饵,这些穷的连步枪都配不齐的中国人,肯定会按照大英帝国意志行事的。只要抗联答应英国的条件,在不大幅度增加援军的情况之下,守住马来半岛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这位曾经在北非战场上与韦维尔上将,因为在地中海战区战略问题上有过严重分歧的首相。也没有将话说的太死,还是给了韦维尔上将一个缓冲的余地。毕竟他也得给人家一个谈判的底线。
至于这个底线就是如果北方的中国人,坚持拒绝派出部队去东南亚协助英军作战。但是他们又想获得大英帝国提供装备的情况之下,那么一旦日军在东南亚发起攻势,他们必须要在中国北方发起一场相对应的攻势。以减轻东南亚战场上英军可能承受的巨大压力。
不过虽然留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但是首相的态度,还是明确的表示出,希望韦维尔上将此行,尽可能的达到第一个目的。第二个建议,是在第一个目的实在无法达到的情况之下再提出来。
在了解到美国代表团的组成后,首相建议他要也美国人协商,尽可能的拉上美国人一同对抗联施加压力。毕竟对抗联的援助,还是以美国人为主。只要美国人再施加一部分压力,这件事情未必没有一点成功的希望。
首相还是认为将这支军队弄到东南亚,要比本身在东南亚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重庆方面,对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整体战略和防御,要有利的多。至少这支远离自己控制区,同时与重庆方面实际关系很僵化的军队,是无法得到重庆方面补给的。这样这支军队一旦到了东南亚,会牢牢的被控制在英国人的手中。
事实上,那位大腹便便的首相,对中国人插手东南亚的防范之深,并不在对日本人之下。东南亚遍布着中国人的侨民,甚至一些侨民在这里已经定居了几百年。而且因为民族的勤劳天性所致,东南亚的华人和华侨,普遍相当的富裕。
他认为一旦中国人借机插手期间,再加上东南亚华侨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英属东南亚殖民地将会陷入混乱之中。这也是为何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伦敦对重庆频频摇晃的橄榄枝视而不见。转而要求地处中国最北端的抗联,出兵协防东南亚的原因。
其实对于那位首相的要求,韦维尔上将也想做到。这几天的参观下来,虽然只是在演习场上看过抗联的表现。但是作为一名老兵,韦维尔上将还是能准确的判断出这支军队真实的战斗力。
这支军队之中那些战场上下来的老兵,眼中透露出的杀气,甚至连北非战场上的英军也远远不如。至于那些英缅军、英属东南亚军队,与之相比更是远远的不如。同时他们的训练标准,比英国最精锐的部队还要强的多。
其所属各部队的真正战斗力,以及下级军官的指挥能力,也至少不比英国人要差。在步兵与坦克、航空兵与地面装甲兵的配合上,以及对坦克部队的运用上。虽然还略显稚嫩,但是也已经初具成型。最关键的是他在这支军队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
在韦维尔上将看来,抗联所部不仅仅是训练有素,而且战斗力强悍,在加上大英帝国提供的部分装备。如果抗联抽调几个师到东南亚作战,那么英军在东南亚的兵力使用余地将会大很多。至少不用从北非战场上抽调兵力,加强东南亚的防御。
只是今天杨震的态度,已经清晰的表明抗联绝对不会在自身兵力不足,以及在日军给他们的威胁并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之下出兵东南亚的。而且在谈话之中清晰的表达,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的商谈余地。
虽说不见得对杨震的性格,像霍普金斯那样摸的那么透。但是作为军人,也当过战区最高指挥官的韦维尔上将。从军人的角度来看,却是清楚的知道,对于杨震这种人来说,一旦下定决心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因为作为这样一支军队,在那么艰苦情况之下走出来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不是意志异常坚定,是走不到今天的。没有这份决心,他们那里能够在这当初那种几乎没有任何翻盘可能的情况之下,还在坚持继续战斗而不是投降。
直到这次考察,美英代表团之中的绝大部分军官,才知道这支军队的来历和发展过程。韦维尔上将曾经扪心自问过,如果当初在他们遇到的那种情况之下,一点换了英国军队,恐怕再精锐的部队也早就溃散了,更别说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正是有了这个认识,韦维尔上将眼下已经彻底的放弃了争取的念头。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在原来还有可能进行这种交换。但是现在,美国人已经决定对抗联提供援助。这份协议的签署,也就意味着英国方面想要拉拢美国方面,一同通过采取这种手段去压迫抗联同意英国方面的要求,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
而且在莫斯科会议上,美国人虽说答应协调英国人与抗联之间的关系。不过眼前这位掌握着全球需要美国战略物资的霍普金斯,对于这事情明显并不热心。其表现出来的热情度,远远的低于原来的哈里曼先生。
同时在战略利益上,美国人也不会对眼前的这位年轻统帅逼迫太过。相对于在远东,只有菲律宾一块殖民地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更重视在中国的几百万日军,能不能在必要的时候,被牵制在中国大陆,而不是单单是南方军那几个师团的兵力。
在远东只有菲律宾一个殖民地的美国人心中很清楚,他们与日本人的较量更多是在海洋上,而不会是在东南亚的那片热带雨林之中。他们答应出面,只是出于维持与英国人现在的战略同盟关系而已。他们会出面,但是不会过于逼迫抗联按照英国的利益行事的。
也正是短短的时间之内,在脑海之中转过了这么多的念头,韦维尔上将最终还是决定喝下杯中这些酒。尽管无法实现说服抗联出兵,协防英属东南亚的目的。但是对于韦维尔上将来说,他不能不为第二个目标努力。
在满洲境内还有日军大量重兵的情况之下,已经彻底丧失了继续劝说杨震答应英国方面要求的韦维尔上将。已经将希望退而求次的转为要求这些拒绝了大英帝国要求的中国人,能牵制住这里的日军最精锐师团无法南下增兵东南亚战场。
第1525章 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见到韦维尔上将喝下了杯中的酒,杨震心中一颗始终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他一直担心英国人在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仅终止对抗联的原计划援助,而且在抗联与美国人之间的谈判中搅局。这帮英国人利诱不成,暗中搅局的一贯作风,杨震并不是很陌生。
这帮家伙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说一般。但是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挽起手腕来,却是相当的熟练。如果这些家伙利诱不成,暗地里面下手。按照美英两国目前虽说内部也有纷争,但是对外却是穿一条裤衩的情况之下,会对自己相当不利的。
眼下的杨震,并不希望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在争取美援的事情,再和这些家伙斗智。所以韦维尔上将能不能喝下这杯代表着接受的酒,他表面上看起来毫不在意,但是内心还是相当紧张的。
当杯中酒,被韦维尔上将一口喝干之后,杨震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至少英国人不会在这件事情上,给自己抽太多的后腿。当然一旦日军对东南亚发起进攻,抗联在北方发起一场牵制性攻势的要求,杨震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即便是美英两国不提出来,不算其他的原因,就算为了表示一下抗联与美英两国在对日作战的时候同心协力,他也会主动提出来的。更何况,在这其中不单单是为了向美英两国表现出抗联对两国的诚意,杨震还有其他的目的。
因为对于已经将打通与关内交通线的战略企图,早就列入了自己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计划之中的杨震来说,早一个月、晚一个月并不是什么太关键的事情。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日军进攻东南亚期间,发起此次攻势更加有利一些。
原因很简单,一是可以利用日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短时间之内无暇他顾的机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自己的作战计划。二,对于此次会战之后,注定要补充大量新兵以补充战损和扩编的抗联来说,训练的时间每多一个月,战斗力就会上升一分。
所以如果英国人要求抗联在日军进攻东南亚期间,对关东军或是中国境内日军发起一次攻势。杨震并不太介意,在这件事情上答应他们。毕竟这对美英双方来说,也是表现抗联的一种态度,否则会很容易被美英方面挑毛病的。
更何况对于杨震来说,这不仅仅是可以让自己得到一石二鸟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主动提出来,可以将主动权和话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始终处在相当程度的被动地步。
韦维尔上将干掉了杯中的酒,杨震自然不会赖账。在一口干掉杯中酒之后,并不打算真喝多的杨震,也并未频频举杯。在接下来,很是适可而止。有些话既然已经点透,那么酒这玩意还是少喝为好。
而坐在杨震桌上的美英军官,也都是高级军官。除了史迪威一个美国陆军少将之外,英国方面除了两名中将之外,最小的也是三名陆军少将。职务和经历都在那里摆着那,谁也不会像是在自己国内那样放松和肆无忌惮。酒虽说在杨震的劝说之下都没有少喝,但是至少没有当场喝多的。
两桌庆功宴,除了杨震这一桌喝的比较尽兴,但控制的度很好之外。由柴世荣作为主陪,主要是美英军事代表团其他军官的那一桌,却是实打实的喝的不少。几瓶高度白酒下去之后,几乎全部的美英军官,都被柴世荣以及另外两名作陪人员给灌趴了下来。
只是杨震这一桌虽说没有一个喝多的,但是还是第一次接触高度中国白酒,并连喝了两个大半杯。在后面与杨震边说边喝,又稀里糊涂的灌进了整整一杯白酒的韦维尔上将,却是多少有些上头。
一斤多的高度白酒,就算在英国这也不是一个少量。而对于韦维尔上将这个私生活要求甚严,别说这种烈性白酒,就是一般的葡萄酒都极少喝的人来说,这量就是更大了。只不过他一直依靠着意志力压制着,才没有当场出丑而已。
勉强撑到宴会结束,酒劲上来的韦维尔上将实在支撑不住。匆匆的向杨震告辞之后,便急忙的返回房间休息了。至于被喝倒的其他美英军官,则由抗联派人将他们送回各自的房间。
看着韦维尔上将有些狼狈的背影,因为后续比韦维尔上将还多喝了近半杯白酒,也一样并不舒服的杨震微微一笑。相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些阴损的多的英国人更加难以解决。这次谈判只有彻底的解决了他们,才能勉强算是功德圆满。
回到会议室,杨震与同样微醺的老帅与李延平坐下来,边喝点茶水解酒,边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以便让自己放松下来。到了现在的地步,对美英两方面谈判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定下来了。剩下的,就看美英两国能否履行与抗联之间的协议了。
接过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喝这么多酒,很是心疼的袁芷若递过来的热毛巾,擦拭了一下脸之后,杨震看着身边的李延平和老帅,苦笑一声道:“太长时间不喝酒了,这冷不丁的这多喝了一些,还真有些受不了。”
看着杨震的苦笑和有些不舒服的样子,同样喝了一口热茶暖暖胃,感觉舒服一些李延平笑道:“老杨,今儿这庆功酒喝的名正言顺。今天的这种日子,你就是再多喝一些,也是应该的。不管怎么说,这次我们能达成大部分的目的,你可是当居首功。”
听到李延平的这番评价自己为首功的话,杨震摆了摆手道:“政委,你这个评价是不是太高了?这些事情能谈成,我可不敢居首功。如果要说这次谈判能取得成功的首功,除了中央的正确领导之外,应该是我们的部队。”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在战场上取得这么大的胜利。那帮现实的家伙,恐怕看都不会看我们一眼的。那些一线的干部和战士,他们才是首当其冲的最大功臣。至于我,也就是卖卖嘴皮子,玩玩心眼罢了。这点功劳,与那些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战士相比,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老李,这句话以后不要再提了。”
“至于目的达成,老李,虽说这协议已经签订了,但是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美国人对这份协议究竟能不能百分之百的执行,我们现在还尚不得知。而且我们也要对美国人不能完全履行协议,一定要提早有一个心理准备。”
“机器设备方面我倒是不怎么担心,这些东西英国人用不到,苏联人方面我已经做了一定的让步,这两国不会给我们捣太多的乱。我最担心的是军工原料以及武器装备这两方面,美国人能不能完全的履行协议。苏联人,特别是英国人会在暗中捣鬼。”
杨震的话音落下,那边自返回这间会议室之后,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一直没有说话的老帅突然接口道:“你是说美国人肯定不会完全的落实这份协议?这不太可能吧,已经白纸黑字的签署上了。作为一个大国,他们这个信誉总该是要讲的。你是不是担心其他方面?”
对于老帅的明显有些不太相信,杨震苦笑道:“老首长,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绝对会发生的。美国人的战略重点在哪儿?是欧洲的德国人。无论按照军工生产能力,以及除了海军之外,其余军兵种的实力,德国才是美国人首选的敌人。”
“而亚洲至少在目前看,还不是他们的战略重点。否则以美国人的国力,为什么要拉拢我们?以他们的雄厚国力来说,即便是后发制人,日本人也没有任何战胜的可能。两国的整体实力,相差太过于悬殊了。”
“他们这么做不就是希望一旦美日真正爆发战争,让我们牵制住日军部分兵力,使其无法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投入太多的兵力。至少在他们解决德国人之前,保住澳大利亚和夏威夷不被日军侵占。”
“当然美国人也有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我们能在战场上尽可能多的消灭日军,以节省他们美国青年宝贵的生命。在财雄势大的美国人眼中,物资和装备是算不上什么的,他们美国人的性命,才是最值钱的。”
“而英国人,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他们也一样希望我们能够分散日军的兵力,在他们解决德国人之前保证印度不受到威胁。否则一旦印度被日军占领,那么对英国人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其糟糕的结果。”
“先欧后亚的战略目标,使得美国人无论是物资还是装备,都要先可着欧洲战场来。几乎攻占了整个欧洲,获得了大量西欧发达国家大量工业资源的德国人,所拥有的战争资源,也远远不是日本人可以相比的。”
“而在美国战略重点的欧洲,正在与德国人作战的两个对手之中。英国的确有相对完整和庞大的现代化军工能力,但是他们的产能想要满足所有战争的巨大需求,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毕竟现代武器装备生产,是一个异常缓慢的过程。不是过去几门大炮,几支燧发枪膛枪就能解决的。”
“他们的确有健全和相对强大的工业体系,但是以他们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想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在战争中巨大的消耗,恐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英国陆军拙劣的战术和德国军队的过于优秀,也使得欧洲战场上的残酷性和激烈性,远远的超过亚洲。”
“而且英国人在武器研发的速度上,也远远不如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美国的装备,英国人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特别是汽车、坦克一类的陆军装备,英国人对美国装备的需求量是相当可观。”
“同时还有保持一支强大海军的英国人,对装甲钢一类的制造坦克和舰艇的物资需求量也绝对不会小,甚至还有可能超过他们自身的产量。现在英军中有多少装备,是从美国人那里买来或是交换来的,恐怕英国人自己都数不过来。”
第1526章 前有狼、后有虎
说到这里,杨震摇摇头道:“至于苏联人,最重要的军工基地已经丢失。其余的兵工厂正在忙着西迁,再加上苏德战场上巨大的消耗,对美国装备的需求量更大。而且相对英国人来说,他们不仅仅需要的是单纯的装备。机器设备、军工原料,更是几乎是无一不要。”
“美国人的确是军工生产能力强大,但是他们的生产能力再强大。也无法在满足自身扩军需要,以及一旦自身投入到战争之后。同样面对巨大装备消耗,无限度的满足所有参战国所需的装备。”
“而美国人的战略重点,又注定会使得他们在援助装备的时候,首先照顾英国和苏联的需要。尽管缺乏有效海军的德国人,无力对美国本土实施攻击,但是美国人无法接受德国人占领整个欧洲。而眼下连中国都没有能力完全有一口吃掉的日本人,对美国人的威胁是有,但是远没有德国人那么大。”
“这样一来美国人能给我们的援助,很难满足纸面上的数量。美国人答应了是一回事,但是真正做起来又是一回事。再加上苏联和英国,为了满足自己巨大的战争消耗,肯定会在美国对我们物资和装备的援助上动脑筋的。”
“协议是一码事,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又是一码事。而我们本身在美国的战略格局上,不过是用来牵制日本人的一个棋子而已。在争取美援物资和装备上,我们这个最弱的一环,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老首长,白纸、黑字,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废纸一张而已。”
“苏联人现在有求于我们,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太过于动手脚,但是暗中不捣鬼基本上没有可能。所以我才事先和他们光明正大提出来,直接签署一份协议。让他们在行事的时候,有一些的顾忌。”
“给他们让一些利,保证我们所需的绝大部分物资能够顺利抵达,就算是咱们缴的买路钱吧。委曲求全,虽然也是一种无奈,但是总比我们隔三岔五的和他们吵一架,物资三天两头被扣,各种机器设备、军工原料以及武器装备在半路失踪要好的多。”
“而英国人那里对于我们,也许不会明取豪夺。但是如果说在整个战争时期,不玩什么花样的话,打死我都不会相信。因为他们自身生产和升级能力,根本就跟不上战争之中巨大的消耗,对于美国援助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美制轻武器,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自己的布伦式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的性能,并不比美制机枪差。甚至布伦式轻机枪的性能,还要在勃朗宁轻机枪之上,他们缺乏的是坦克和战术飞机等重武器。”
“不过我考虑他们在飞机上的差头不会太大,即便有缺乏,美国人也可以完全满足他们。但是坦克就不一样了,面对德军在战术和坦克性能上的优势,消耗的数量将会异常的庞大。”
“英国人的坦克性能和产能也就那么一回事吧,虽说比我们光板要好的多,但是与苏美德三国相比他们可就是差的太远了,也就比意大利和日本人强一些。对付德军的坦克,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坦克性能很难满足需要。”
“重武器的生产和设计,复杂性以及对原材料的消耗,都远非轻武器可以相比的。在英国人的坦克无论是性能,还是生产数量都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之下。英国人要想填补这个缺口,那就只能将眼睛盯到,至少火力上暂时可以与德军坦克抗衡的美国货上。”
“战场上巨大的消耗,让难以承受的英国人肯定会想办法填补自己的缺口。从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英国人在第一时间便给英国人提供坦克和飞机装备,速度甚至远远超过美国的反应来看。让他们去苏联人口中夺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老首长,英国人会提供给我们一批坦克和飞机。但是他们提供飞机和坦克,恐怕都是他们自己淘汰下来的,在欧洲战场上已经力不从心的二手货。他们这么做,不单单是为了向美国人表示自己与美国盟友站在一条线上的决心,以及出于自己战略利益上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他们想用这些二手货,替换美国人给我们的新式装备,补充他们自己手中的缺口和不足。老首长、政委,你们看着吧。别看现在签署协议,但是明年我们能得到的美国坦克数量肯定达不到协议上的标准。而明明自身产能不足的英国人,则肯定会提供给我们,一批相当数量的坦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随着德军新式的坦克不断出现,他们的所谓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十字军巡洋坦克,已经越来越不从心。甚至在面对着德军四号坦克的时候,他们最新式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和瓦伦丁步兵坦克,也无法满足需要。”
“而美国人的坦克,却还要供应苏联和我们,不可能都先可着他们。同样要面对德军新式坦克威胁的苏联人那里,英国人是不会动脑筋的。因为苏联人在战场上拖住的德军数量越多,对于英国人来说越有利。”
“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人怎么才能在自身新式坦克数量和性能都不足的情况之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多的搞到美制坦克。苏联人那里他们又不能下手,那么我们就成了他们最好的目标。”
“美国人的坦克,虽说一样与德国人的坦克性能上有差距。但是美制坦克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皮实。而且美国人m三式中型坦克上的七十五毫米榴弹炮的威力,也比英国人坦克上的四十毫米两磅炮要大的多。”
“老首长、政委,你们看着吧。至少在明后两年,我们恐怕不会得到太多的美制坦克。美国人不管数量多少会给我们坦克,但恐怕最后到我们手中的大部分最终都是英国坦克。而美国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也不会对英国人的做法过于反对。”
也正是这个原因,韦维尔上将坚持将原本调往香港的一个加拿大旅调往新加坡,以增强这个东方直布罗陀的防御力量。而不是同意那位即将调离的东南亚英军总司令,按照首相的要求,将这个加拿大旅调往香港。
第1524章 退而求次的韦维尔
作为一名资深的英国现役陆军上将,韦维尔很清楚。一旦战争爆发,与中国内地日占区山水相连,整体防御远不如英国苦心经营多年的新加坡坚固。甚至本岛连淡水都无法满足自身需要,又在日本海军驻中国舰队直接炮口之下的香港,是根本就不可能守住的。
在他看来,向那里调集多少军队都是白费事。他坚持不仅不能继续增加驻香港的兵力,甚至现在英军在香港的那点可怜的军队,他也想要调出。将香港这个根本无防御希望的港口,宣布为不设防城市。
对于他来说,认为大英帝国在东方最应该做的,就是集中有限的兵力,特别是他认为受过全部严格军事训练,目前极为宝贵的白人军队,集中保卫新加坡和印度,这两个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根本之地。
当然如果与重庆政府关系只是维持表面,实际上并不归属重庆政府管辖,维持着事实上独立状态的抗联同意出兵,那自然是最好的。在英国人看来,这不单单是战略上有着极大的益处,就是在其他的某些方面也好处多多。
让中国人替他们在马来亚半岛以及缅甸,替他们挡住日军的攻势。而英军则可以收缩在东南亚以及南亚次大陆有限的精锐兵力,集中保卫新加坡与印度,这自然是上上大吉。这样英军在马来半岛连牵制性防御的兵力,都可以节省下来,用到最关键的地方去。
在考察完毕抗联的真实战斗力之后韦维尔上将认为,这支抗联的战斗力这么强,如果再加上英军提供的坦克,以及空中和海上支援,未必不能真正的守住马来半岛。毕竟那里虽说到处都可以被日本海军利用为登陆基地,但是地形狭窄,到处都是难以穿行的热带雨林,也有利于防守。
海军部已经决定调集英国最新式,也是最强大的两艘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以及无敌号航空母舰来东南亚增援。这几艘强大的新式战舰,虽然无法在已经成为日本海军内海的中国沿海活动。但是完全可以在未来马来半岛防御战,以及保卫新加坡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
面对着这几艘英国海军最强大军舰的威胁,日本海军即便是想要实施登陆作战,也势必要顾忌再三,完全放弃登陆马来半岛的企图也不是不可能。有着强大海军的支援,再加上抗联的战斗力,那么守住马来半岛,也并不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嘴上虽然一直在宣传放弃马来半岛,但是在内心之中,韦维尔上将并不希望真正的放弃马来半岛。毕竟作为一个海岛的新加坡,无任何的战略纵深。如果能守住马来半岛,对于他来说自然是首选。只是这个前提,是抗联同意出兵东南亚。
所以对于手中精锐力量并不多的韦维尔上将来说,对抗联同意这个英国这个要求还是很希望的。但是在莫斯科接到皮尔逊转告,抗联无法按照他们要求出兵东南亚的答复之后,韦维尔上将便考虑到了英国应该做的后续动作。
他在莫斯科便已经与首相,以及当时在莫斯科的外交大臣商议过。韦维尔上将还是希望能够只在香港和马来亚半岛做象征性的抵抗,在马来亚做延迟性的抵抗,集中有限兵力守卫新加坡和印度。
只是对于他的这个建议,首相却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位性格固执的首相,坚持认为比他们缺乏装备的政府军,更加缺乏现代化装备北方中国人,是抵御不住大英帝国提供他们渴望的现代化装备诱惑的。
如果大英帝国能够以提供一批坦克和飞机作为诱饵,这些穷的连步枪都配不齐的中国人,肯定会按照大英帝国意志行事的。只要抗联答应英国的条件,在不大幅度增加援军的情况之下,守住马来半岛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这位曾经在北非战场上与韦维尔上将,因为在地中海战区战略问题上有过严重分歧的首相。也没有将话说的太死,还是给了韦维尔上将一个缓冲的余地。毕竟他也得给人家一个谈判的底线。
至于这个底线就是如果北方的中国人,坚持拒绝派出部队去东南亚协助英军作战。但是他们又想获得大英帝国提供装备的情况之下,那么一旦日军在东南亚发起攻势,他们必须要在中国北方发起一场相对应的攻势。以减轻东南亚战场上英军可能承受的巨大压力。
不过虽然留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但是首相的态度,还是明确的表示出,希望韦维尔上将此行,尽可能的达到第一个目的。第二个建议,是在第一个目的实在无法达到的情况之下再提出来。
在了解到美国代表团的组成后,首相建议他要也美国人协商,尽可能的拉上美国人一同对抗联施加压力。毕竟对抗联的援助,还是以美国人为主。只要美国人再施加一部分压力,这件事情未必没有一点成功的希望。
首相还是认为将这支军队弄到东南亚,要比本身在东南亚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重庆方面,对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整体战略和防御,要有利的多。至少这支远离自己控制区,同时与重庆方面实际关系很僵化的军队,是无法得到重庆方面补给的。这样这支军队一旦到了东南亚,会牢牢的被控制在英国人的手中。
事实上,那位大腹便便的首相,对中国人插手东南亚的防范之深,并不在对日本人之下。东南亚遍布着中国人的侨民,甚至一些侨民在这里已经定居了几百年。而且因为民族的勤劳天性所致,东南亚的华人和华侨,普遍相当的富裕。
他认为一旦中国人借机插手期间,再加上东南亚华侨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英属东南亚殖民地将会陷入混乱之中。这也是为何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伦敦对重庆频频摇晃的橄榄枝视而不见。转而要求地处中国最北端的抗联,出兵协防东南亚的原因。
其实对于那位首相的要求,韦维尔上将也想做到。这几天的参观下来,虽然只是在演习场上看过抗联的表现。但是作为一名老兵,韦维尔上将还是能准确的判断出这支军队真实的战斗力。
这支军队之中那些战场上下来的老兵,眼中透露出的杀气,甚至连北非战场上的英军也远远不如。至于那些英缅军、英属东南亚军队,与之相比更是远远的不如。同时他们的训练标准,比英国最精锐的部队还要强的多。
其所属各部队的真正战斗力,以及下级军官的指挥能力,也至少不比英国人要差。在步兵与坦克、航空兵与地面装甲兵的配合上,以及对坦克部队的运用上。虽然还略显稚嫩,但是也已经初具成型。最关键的是他在这支军队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
在韦维尔上将看来,抗联所部不仅仅是训练有素,而且战斗力强悍,在加上大英帝国提供的部分装备。如果抗联抽调几个师到东南亚作战,那么英军在东南亚的兵力使用余地将会大很多。至少不用从北非战场上抽调兵力,加强东南亚的防御。
只是今天杨震的态度,已经清晰的表明抗联绝对不会在自身兵力不足,以及在日军给他们的威胁并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之下出兵东南亚的。而且在谈话之中清晰的表达,他们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的商谈余地。
虽说不见得对杨震的性格,像霍普金斯那样摸的那么透。但是作为军人,也当过战区最高指挥官的韦维尔上将。从军人的角度来看,却是清楚的知道,对于杨震这种人来说,一旦下定决心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因为作为这样一支军队,在那么艰苦情况之下走出来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不是意志异常坚定,是走不到今天的。没有这份决心,他们那里能够在这当初那种几乎没有任何翻盘可能的情况之下,还在坚持继续战斗而不是投降。
直到这次考察,美英代表团之中的绝大部分军官,才知道这支军队的来历和发展过程。韦维尔上将曾经扪心自问过,如果当初在他们遇到的那种情况之下,一点换了英国军队,恐怕再精锐的部队也早就溃散了,更别说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正是有了这个认识,韦维尔上将眼下已经彻底的放弃了争取的念头。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在原来还有可能进行这种交换。但是现在,美国人已经决定对抗联提供援助。这份协议的签署,也就意味着英国方面想要拉拢美国方面,一同通过采取这种手段去压迫抗联同意英国方面的要求,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
而且在莫斯科会议上,美国人虽说答应协调英国人与抗联之间的关系。不过眼前这位掌握着全球需要美国战略物资的霍普金斯,对于这事情明显并不热心。其表现出来的热情度,远远的低于原来的哈里曼先生。
同时在战略利益上,美国人也不会对眼前的这位年轻统帅逼迫太过。相对于在远东,只有菲律宾一块殖民地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更重视在中国的几百万日军,能不能在必要的时候,被牵制在中国大陆,而不是单单是南方军那几个师团的兵力。
在远东只有菲律宾一个殖民地的美国人心中很清楚,他们与日本人的较量更多是在海洋上,而不会是在东南亚的那片热带雨林之中。他们答应出面,只是出于维持与英国人现在的战略同盟关系而已。他们会出面,但是不会过于逼迫抗联按照英国的利益行事的。
也正是短短的时间之内,在脑海之中转过了这么多的念头,韦维尔上将最终还是决定喝下杯中这些酒。尽管无法实现说服抗联出兵,协防英属东南亚的目的。但是对于韦维尔上将来说,他不能不为第二个目标努力。
在满洲境内还有日军大量重兵的情况之下,已经彻底丧失了继续劝说杨震答应英国方面要求的韦维尔上将。已经将希望退而求次的转为要求这些拒绝了大英帝国要求的中国人,能牵制住这里的日军最精锐师团无法南下增兵东南亚战场。
第1525章 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见到韦维尔上将喝下了杯中的酒,杨震心中一颗始终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他一直担心英国人在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仅终止对抗联的原计划援助,而且在抗联与美国人之间的谈判中搅局。这帮英国人利诱不成,暗中搅局的一贯作风,杨震并不是很陌生。
这帮家伙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说一般。但是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挽起手腕来,却是相当的熟练。如果这些家伙利诱不成,暗地里面下手。按照美英两国目前虽说内部也有纷争,但是对外却是穿一条裤衩的情况之下,会对自己相当不利的。
眼下的杨震,并不希望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在争取美援的事情,再和这些家伙斗智。所以韦维尔上将能不能喝下这杯代表着接受的酒,他表面上看起来毫不在意,但是内心还是相当紧张的。
当杯中酒,被韦维尔上将一口喝干之后,杨震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至少英国人不会在这件事情上,给自己抽太多的后腿。当然一旦日军对东南亚发起进攻,抗联在北方发起一场牵制性攻势的要求,杨震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即便是美英两国不提出来,不算其他的原因,就算为了表示一下抗联与美英两国在对日作战的时候同心协力,他也会主动提出来的。更何况,在这其中不单单是为了向美英两国表现出抗联对两国的诚意,杨震还有其他的目的。
因为对于已经将打通与关内交通线的战略企图,早就列入了自己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计划之中的杨震来说,早一个月、晚一个月并不是什么太关键的事情。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日军进攻东南亚期间,发起此次攻势更加有利一些。
原因很简单,一是可以利用日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短时间之内无暇他顾的机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自己的作战计划。二,对于此次会战之后,注定要补充大量新兵以补充战损和扩编的抗联来说,训练的时间每多一个月,战斗力就会上升一分。
所以如果英国人要求抗联在日军进攻东南亚期间,对关东军或是中国境内日军发起一次攻势。杨震并不太介意,在这件事情上答应他们。毕竟这对美英双方来说,也是表现抗联的一种态度,否则会很容易被美英方面挑毛病的。
更何况对于杨震来说,这不仅仅是可以让自己得到一石二鸟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主动提出来,可以将主动权和话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始终处在相当程度的被动地步。
韦维尔上将干掉了杯中的酒,杨震自然不会赖账。在一口干掉杯中酒之后,并不打算真喝多的杨震,也并未频频举杯。在接下来,很是适可而止。有些话既然已经点透,那么酒这玩意还是少喝为好。
而坐在杨震桌上的美英军官,也都是高级军官。除了史迪威一个美国陆军少将之外,英国方面除了两名中将之外,最小的也是三名陆军少将。职务和经历都在那里摆着那,谁也不会像是在自己国内那样放松和肆无忌惮。酒虽说在杨震的劝说之下都没有少喝,但是至少没有当场喝多的。
两桌庆功宴,除了杨震这一桌喝的比较尽兴,但控制的度很好之外。由柴世荣作为主陪,主要是美英军事代表团其他军官的那一桌,却是实打实的喝的不少。几瓶高度白酒下去之后,几乎全部的美英军官,都被柴世荣以及另外两名作陪人员给灌趴了下来。
只是杨震这一桌虽说没有一个喝多的,但是还是第一次接触高度中国白酒,并连喝了两个大半杯。在后面与杨震边说边喝,又稀里糊涂的灌进了整整一杯白酒的韦维尔上将,却是多少有些上头。
一斤多的高度白酒,就算在英国这也不是一个少量。而对于韦维尔上将这个私生活要求甚严,别说这种烈性白酒,就是一般的葡萄酒都极少喝的人来说,这量就是更大了。只不过他一直依靠着意志力压制着,才没有当场出丑而已。
勉强撑到宴会结束,酒劲上来的韦维尔上将实在支撑不住。匆匆的向杨震告辞之后,便急忙的返回房间休息了。至于被喝倒的其他美英军官,则由抗联派人将他们送回各自的房间。
看着韦维尔上将有些狼狈的背影,因为后续比韦维尔上将还多喝了近半杯白酒,也一样并不舒服的杨震微微一笑。相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些阴损的多的英国人更加难以解决。这次谈判只有彻底的解决了他们,才能勉强算是功德圆满。
回到会议室,杨震与同样微醺的老帅与李延平坐下来,边喝点茶水解酒,边谈一些轻松的话题,以便让自己放松下来。到了现在的地步,对美英两方面谈判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定下来了。剩下的,就看美英两国能否履行与抗联之间的协议了。
接过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喝这么多酒,很是心疼的袁芷若递过来的热毛巾,擦拭了一下脸之后,杨震看着身边的李延平和老帅,苦笑一声道:“太长时间不喝酒了,这冷不丁的这多喝了一些,还真有些受不了。”
看着杨震的苦笑和有些不舒服的样子,同样喝了一口热茶暖暖胃,感觉舒服一些李延平笑道:“老杨,今儿这庆功酒喝的名正言顺。今天的这种日子,你就是再多喝一些,也是应该的。不管怎么说,这次我们能达成大部分的目的,你可是当居首功。”
听到李延平的这番评价自己为首功的话,杨震摆了摆手道:“政委,你这个评价是不是太高了?这些事情能谈成,我可不敢居首功。如果要说这次谈判能取得成功的首功,除了中央的正确领导之外,应该是我们的部队。”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在战场上取得这么大的胜利。那帮现实的家伙,恐怕看都不会看我们一眼的。那些一线的干部和战士,他们才是首当其冲的最大功臣。至于我,也就是卖卖嘴皮子,玩玩心眼罢了。这点功劳,与那些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战士相比,实在是不值得一提。老李,这句话以后不要再提了。”
“至于目的达成,老李,虽说这协议已经签订了,但是这八字还没有一撇呢。美国人对这份协议究竟能不能百分之百的执行,我们现在还尚不得知。而且我们也要对美国人不能完全履行协议,一定要提早有一个心理准备。”
“机器设备方面我倒是不怎么担心,这些东西英国人用不到,苏联人方面我已经做了一定的让步,这两国不会给我们捣太多的乱。我最担心的是军工原料以及武器装备这两方面,美国人能不能完全的履行协议。苏联人,特别是英国人会在暗中捣鬼。”
杨震的话音落下,那边自返回这间会议室之后,不知道在想着什么,一直没有说话的老帅突然接口道:“你是说美国人肯定不会完全的落实这份协议?这不太可能吧,已经白纸黑字的签署上了。作为一个大国,他们这个信誉总该是要讲的。你是不是担心其他方面?”
对于老帅的明显有些不太相信,杨震苦笑道:“老首长,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绝对会发生的。美国人的战略重点在哪儿?是欧洲的德国人。无论按照军工生产能力,以及除了海军之外,其余军兵种的实力,德国才是美国人首选的敌人。”
“而亚洲至少在目前看,还不是他们的战略重点。否则以美国人的国力,为什么要拉拢我们?以他们的雄厚国力来说,即便是后发制人,日本人也没有任何战胜的可能。两国的整体实力,相差太过于悬殊了。”
“他们这么做不就是希望一旦美日真正爆发战争,让我们牵制住日军部分兵力,使其无法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上投入太多的兵力。至少在他们解决德国人之前,保住澳大利亚和夏威夷不被日军侵占。”
“当然美国人也有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希望我们能在战场上尽可能多的消灭日军,以节省他们美国青年宝贵的生命。在财雄势大的美国人眼中,物资和装备是算不上什么的,他们美国人的性命,才是最值钱的。”
“而英国人,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他们也一样希望我们能够分散日军的兵力,在他们解决德国人之前保证印度不受到威胁。否则一旦印度被日军占领,那么对英国人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其糟糕的结果。”
“先欧后亚的战略目标,使得美国人无论是物资还是装备,都要先可着欧洲战场来。几乎攻占了整个欧洲,获得了大量西欧发达国家大量工业资源的德国人,所拥有的战争资源,也远远不是日本人可以相比的。”
“而在美国战略重点的欧洲,正在与德国人作战的两个对手之中。英国的确有相对完整和庞大的现代化军工能力,但是他们的产能想要满足所有战争的巨大需求,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毕竟现代武器装备生产,是一个异常缓慢的过程。不是过去几门大炮,几支燧发枪膛枪就能解决的。”
“他们的确有健全和相对强大的工业体系,但是以他们的工业生产能力,要想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在战争中巨大的消耗,恐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英国陆军拙劣的战术和德国军队的过于优秀,也使得欧洲战场上的残酷性和激烈性,远远的超过亚洲。”
“而且英国人在武器研发的速度上,也远远不如美国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美国的装备,英国人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特别是汽车、坦克一类的陆军装备,英国人对美国装备的需求量是相当可观。”
“同时还有保持一支强大海军的英国人,对装甲钢一类的制造坦克和舰艇的物资需求量也绝对不会小,甚至还有可能超过他们自身的产量。现在英军中有多少装备,是从美国人那里买来或是交换来的,恐怕英国人自己都数不过来。”
第1526章 前有狼、后有虎
说到这里,杨震摇摇头道:“至于苏联人,最重要的军工基地已经丢失。其余的兵工厂正在忙着西迁,再加上苏德战场上巨大的消耗,对美国装备的需求量更大。而且相对英国人来说,他们不仅仅需要的是单纯的装备。机器设备、军工原料,更是几乎是无一不要。”
“美国人的确是军工生产能力强大,但是他们的生产能力再强大。也无法在满足自身扩军需要,以及一旦自身投入到战争之后。同样面对巨大装备消耗,无限度的满足所有参战国所需的装备。”
“而美国人的战略重点,又注定会使得他们在援助装备的时候,首先照顾英国和苏联的需要。尽管缺乏有效海军的德国人,无力对美国本土实施攻击,但是美国人无法接受德国人占领整个欧洲。而眼下连中国都没有能力完全有一口吃掉的日本人,对美国人的威胁是有,但是远没有德国人那么大。”
“这样一来美国人能给我们的援助,很难满足纸面上的数量。美国人答应了是一回事,但是真正做起来又是一回事。再加上苏联和英国,为了满足自己巨大的战争消耗,肯定会在美国对我们物资和装备的援助上动脑筋的。”
“协议是一码事,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又是一码事。而我们本身在美国的战略格局上,不过是用来牵制日本人的一个棋子而已。在争取美援物资和装备上,我们这个最弱的一环,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老首长,白纸、黑字,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废纸一张而已。”
“苏联人现在有求于我们,至少在明面上不敢太过于动手脚,但是暗中不捣鬼基本上没有可能。所以我才事先和他们光明正大提出来,直接签署一份协议。让他们在行事的时候,有一些的顾忌。”
“给他们让一些利,保证我们所需的绝大部分物资能够顺利抵达,就算是咱们缴的买路钱吧。委曲求全,虽然也是一种无奈,但是总比我们隔三岔五的和他们吵一架,物资三天两头被扣,各种机器设备、军工原料以及武器装备在半路失踪要好的多。”
“而英国人那里对于我们,也许不会明取豪夺。但是如果说在整个战争时期,不玩什么花样的话,打死我都不会相信。因为他们自身生产和升级能力,根本就跟不上战争之中巨大的消耗,对于美国援助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美制轻武器,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自己的布伦式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的性能,并不比美制机枪差。甚至布伦式轻机枪的性能,还要在勃朗宁轻机枪之上,他们缺乏的是坦克和战术飞机等重武器。”
“不过我考虑他们在飞机上的差头不会太大,即便有缺乏,美国人也可以完全满足他们。但是坦克就不一样了,面对德军在战术和坦克性能上的优势,消耗的数量将会异常的庞大。”
“英国人的坦克性能和产能也就那么一回事吧,虽说比我们光板要好的多,但是与苏美德三国相比他们可就是差的太远了,也就比意大利和日本人强一些。对付德军的坦克,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以及坦克性能很难满足需要。”
“重武器的生产和设计,复杂性以及对原材料的消耗,都远非轻武器可以相比的。在英国人的坦克无论是性能,还是生产数量都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之下。英国人要想填补这个缺口,那就只能将眼睛盯到,至少火力上暂时可以与德军坦克抗衡的美国货上。”
“战场上巨大的消耗,让难以承受的英国人肯定会想办法填补自己的缺口。从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英国人在第一时间便给英国人提供坦克和飞机装备,速度甚至远远超过美国的反应来看。让他们去苏联人口中夺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老首长,英国人会提供给我们一批坦克和飞机。但是他们提供飞机和坦克,恐怕都是他们自己淘汰下来的,在欧洲战场上已经力不从心的二手货。他们这么做,不单单是为了向美国人表示自己与美国盟友站在一条线上的决心,以及出于自己战略利益上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他们想用这些二手货,替换美国人给我们的新式装备,补充他们自己手中的缺口和不足。老首长、政委,你们看着吧。别看现在签署协议,但是明年我们能得到的美国坦克数量肯定达不到协议上的标准。而明明自身产能不足的英国人,则肯定会提供给我们,一批相当数量的坦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随着德军新式的坦克不断出现,他们的所谓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十字军巡洋坦克,已经越来越不从心。甚至在面对着德军四号坦克的时候,他们最新式的丘吉尔步兵坦克和瓦伦丁步兵坦克,也无法满足需要。”
“而美国人的坦克,却还要供应苏联和我们,不可能都先可着他们。同样要面对德军新式坦克威胁的苏联人那里,英国人是不会动脑筋的。因为苏联人在战场上拖住的德军数量越多,对于英国人来说越有利。”
“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人怎么才能在自身新式坦克数量和性能都不足的情况之下,满足自己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多的搞到美制坦克。苏联人那里他们又不能下手,那么我们就成了他们最好的目标。”
“美国人的坦克,虽说一样与德国人的坦克性能上有差距。但是美制坦克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皮实。而且美国人m三式中型坦克上的七十五毫米榴弹炮的威力,也比英国人坦克上的四十毫米两磅炮要大的多。”
“老首长、政委,你们看着吧。至少在明后两年,我们恐怕不会得到太多的美制坦克。美国人不管数量多少会给我们坦克,但恐怕最后到我们手中的大部分最终都是英国坦克。而美国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也不会对英国人的做法过于反对。”